搜索
首页 《题山寺扉》 回首三千大千界,此身犹是一微尘。

回首三千大千界,此身犹是一微尘。

意思:回首三千大干世界,这本身就像是一微小的尘埃。

出自作者[宋]王安石的《题山寺扉》

全文赏析

这首诗《口衔天宪手持钧,已是龙墀第一人。回首三千大千界,此身犹是一微尘。》是一首对口衔天宪、手持钧理的官员的赞扬和反思。 首两句“口衔天宪手持钧,已是龙墀第一人”,描绘了这位官员的地位和权力。他口含天宪,手持钧理,象征着他的高贵身份和重要职责。龙墀,是宫殿的台阶,这里代指宫廷。第一人,表示他在朝廷中的重要地位和威望。这两句诗表达了这位官员在朝廷中的重要地位和权威。 “回首三千大千界,此身犹是一微尘。”这两句诗是对这位官员的反思,表达了他对自身地位和身份的清醒认识。三千大千界,是佛教中的世界数量,用以形容世界的广大无边。微尘,是佛教中用来形容微小事物的词语。这两句诗表达了这位官员认识到,无论他的地位如何高贵,身份如何特殊,在无边的世界中,他仍然只是一粒微小的尘埃。 这首诗通过描绘官员的形象和反思,表达了对权力、地位和自我认知的深刻思考。它提醒人们,无论身份如何改变,我们都应该保持谦逊和清醒,认识到自己的渺小和无足轻重。同时,它也表达了对官员职责的尊重和敬意,提醒人们官员的责任重大,需要时刻保持清醒和公正。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口衔天宪手持钧,已是龙墀第一人。
回首三千大千界,此身犹是一微尘。
作者介绍 王安石简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追赠太傅。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在哲学上,他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在文学上,他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其词写物咏怀吊古,意境空阔苍茫,形象淡远纯朴,营造出一个士大夫文人特有的情致世界。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关键词解释

  • 微尘

    读音:wēi chén

    繁体字:微塵

    英语:dust particle

    意思:(微尘,微尘)

     1.佛教语。色体的极小者称为极尘,七倍极尘谓之“微尘”。常用以指极细小的物质。
     

  • 大千

    读音:dà qiān

    繁体字:大千

    意思:“大千世界”的省称。
      ▶晋·道恒《释驳论》:“故神晖一震,则感动大千。”
      ▶宋·苏轼《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诗:“忽登最高塔,眼界穷大千。”
      ▶赵朴初《满庭芳

  • 回首

    读音:huí shǒu

    繁体字:回首

    英语:turn one\'s head; turn round; look back; call to mind; recollect

    意思:(参见迴首)
    <

  • 三千

    读音:sān qiān

    繁体字:三千

    意思:
     1.《书•吕刑》:“墨罚之属千,劓罚之属千,剕罚之属五百,宫罚之属三百,大辟之罚二百。五刑之属三千。”后因以“三千”指古代所有的刑罚。
      ▶《三国志•魏志•陈群传》:“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