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赠施道州二首》 施先生学有源流,家自长安徒益州。

施先生学有源流,家自长安徒益州。

意思:施先生学习有源流,家从长安人益州。

出自作者[宋]刘克庄的《赠施道州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用来赏析诗歌《施先生学有源流,家自长安徒益州。
畴昔建牙当一面,只今失国托诸侯。
身侨岳麓无生计,目断岷峨起暮愁。
闻道汉廷须黼黻,蜀珍那得此淹留。》的。 这首诗的作者通过描绘施先生的生活经历和情感变化,表达了对施先生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 首先,诗中描述了施先生从长安到益州的家世背景,以及他昔日的辉煌和现在的落寞。通过“畴昔建牙当一面,只今失国托诸侯。”这句诗,作者表达了对施先生曾经显赫一时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社会变迁和人生无常的主题。 其次,诗中描绘了施先生在岳麓山漂泊无依的生活状态,“身侨岳麓无生计”,表达了施先生的孤独和无助。同时,“目断岷峨起暮愁”这句诗,描绘了施先生对故乡的思念和愁绪,也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感慨和无奈。 最后,诗中表达了对国家需要贤才的期盼,“闻道汉廷须黼黻,蜀珍那得此淹留。”这句诗,既是对施先生的鼓励和期望,也是对社会的呼吁,希望国家能够发现并重用像施先生这样的贤才。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通过描绘施先生的生活经历和情感变化,表达了对人生、社会和国家的思考和感慨。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作者对贤才的敬仰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和艺术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施先生学有源流,家自长安徒益州。
畴昔建牙当一面,只今失国托诸侯。
身侨岳麓无生计,目断岷峨起暮愁。
闻道汉廷须黼黻,蜀珍那得此淹留。
作者介绍 文同简介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

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

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程章灿《刘克庄年谱》对其行迹有较详细考证,侯体健《刘克庄的文学世界》展现了其文学创作各个方面,探索精微。

关键词解释

  • 益州

    读音:yì zhōu

    繁体字:益州

    英语:Yizhou city

    详细释义:地名:(1)汉置州,即今四川省等地,北周时废。(2)汉置郡,治滇池,在今四川省晋宁县东,蜀汉改为建宁郡。(3)

  • 长安

    读音:cháng ān

    繁体字:長安

    英语:chang-an

    意思:(长安,长安)

     1.古都城名。
      ▶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定都于此。此后东汉·献帝初、西晋·愍帝、前

  • 源流

    读音:yuán liú

    繁体字:源流

    短语:

    英语:headstream

    意思:
     1.水的本源和支流。
      ▶《后汉书•五行志三》“则水不润下”刘昭注引汉·郑

  • 生学

    读音:shēng xué

    繁体字:生學

    意思:(生学,生学)

     1.指生理学。
      ▶严复《原强》:“继乃论生学、心学之理,而要其归于群学焉。”
     
     2.指生物学。
      ▶鲁迅《坟•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