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池上幽境》 行行何所爱,遇物自成趣。

行行何所爱,遇物自成趣。

意思:行行何所爱,遇到物自成乐趣。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池上幽境》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描绘了一个幽静的自然环境,以及诗人在其中悠闲独步的情景。 首句“袅袅过水桥,微微入林路”描绘了水桥的袅袅之态和林间小路的微微之声,给人一种宁静而悠远的印象。 “幽境深谁知,老身闲独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孤独和宁静,他深入到幽静的境地,无人知晓,他独自悠闲地漫步。这种孤独和宁静的描绘,让人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享受。 “行行何所爱,遇物自成趣”表达了诗人在行走的过程中,对周围事物的热爱和欣赏,他随遇而安,自然成趣,这种态度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乐观和豁达。 “平滑青盘石,低密绿阴树”这两句诗描绘了平滑的青石盘和低密的绿阴树,这些自然元素与诗人的素琴、草屦形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 最后,“此是荣先生,坐禅三乐处”点明了这首诗的主题,诗人在此感受到了坐禅的三乐:自然之乐,孤独之乐,坐禅之乐。这是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享受。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优美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享受,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欣赏,以及对生活的乐观和豁达。这首诗是一首充满诗意和哲理的佳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袅袅过水桥,微微入林路。
幽境深谁知,老身闲独步。
行行何所爱,遇物自成趣。
平滑青盘石,低密绿阴树。
石上一素琴,树下双草屦。
此是荣先生,坐禅三乐处。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行行

    读音:xíng xíng

    繁体字:行行

    英语:every trade

    意思:I

     1.不停地前行。
       ▶《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 何所

    读音:hé suǒ

    繁体字:何所

    意思:何处。
      ▶《史记•孝武本纪》:“人皆以为不治产业而饶给,又不知其何所人。”
      ▶唐·韩愈《感春》诗之一:“我所思兮在何所?情多地遐兮遍处处。”
      ▶宋·王安石《胡

  • 爱遇

    读音:ài yù

    繁体字:愛遇

    意思:(爱遇,爱遇)
    亲近礼遇。
      ▶《宋书•颜竣传》:“﹝颜竣﹞出为世祖抚军主簿,甚被爱遇。”
      ▶《北齐书•斛律羌举传》:“永安中,从尒朱兆入洛,有战功,深为兆所爱遇。”

  • 成趣

    读音:chéng qù

    繁体字:成趣

    意思:I
    谓自成佳趣。
       ▶明·叶盛《水东日记•庄公瑾书画》:“为人雅淡有高致,日登临山水,所至成趣,遇知己,觞咏竟日。”
       ▶阎纲《论陈奂生》:“信手拈来,涉笔成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