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初秋夕咏怀次和宗武》 莫睨针楼妒儿女,卖痴木榻亦将穿。

莫睨针楼妒儿女,卖痴木榻亦将穿。

意思:别看针楼嫉妒女人,卖呆呆床也将穿。

出自作者[近代]陈三立的《初秋夕咏怀次和宗武》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标题是《苍天已死立黄天,送老蛙声又十年》。从标题可以看出,这是一首表达对历史变迁和时代更迭的感慨,以及对未来充满希望的诗。 首先,诗的前两句“苍天已死立黄天,送老蛙声又十年”描绘了历史的变迁。这里的“苍天”和“黄天”可能代表不同的时期或事件,表达了历史的不断更迭和变化。而“蛙声”则可能象征着一种顽强的生命力,或者是对旧时代的留恋。接下来的“又十年”则暗示着新时代的到来,充满了期待和希望。 第三、四句“九逝骚魂当月落,万方兵气动秋先。”进一步表达了对时代变迁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九逝骚魂”可能指的是古代的诗人或文化名人,他们在时代变迁中失去了自己的地位和影响力。“当月落”可能象征着旧时代的落幕,而“万方兵气动秋先”则暗示着新的时代即将到来,充满了战斗的气息和活力。 接下来的两句“星河写壁生图画,风叶喧阶自管弦。”描绘了新的时代的景象。“星河写壁”可能象征着人们对未来充满希望和期待,就像夜空中的星河一样美丽。“生图画”则表达了人们对新时代的赞美和欣赏。而“风叶喧阶自管弦”则描绘了人们在新时代的生活状态,充满了活力和欢乐。 最后两句“莫睨针楼妒儿女,卖痴木榻亦将穿。”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坚定信心。“针楼”可能是指现代的城市生活,而“卖痴木榻”则可能象征着朴素、简单的生活方式。诗人相信,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这些简单、真实的生活方式都不会消失。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未来的坚定信心。通过对过去和现在的描绘,以及对未来的展望,这首诗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苍天已死立黄天,送老蛙声又十年。
九逝骚魂当月落,万方兵气动秋先。
星河写壁生图画,风叶喧阶自管弦。
莫睨针楼妒儿女,卖痴木榻亦将穿。
作者介绍
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

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他于1892年壬午乡试中举,历任吏部行走、主事。1898年戊戌政变后,与父亲陈宝箴一起被革职。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

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关键词解释

  • 儿女

    读音:ér nǚ

    繁体字:兒女

    短语:亲骨肉 囡

    英语:children

    意思:(儿女,儿女)

     1.子女。
      ▶《后汉书•冯衍传下》:“儿女常自操

  • 针楼

    读音:zhēn lóu

    繁体字:針樓

    意思:(针楼,针楼)
    《西京杂记》卷一:“汉綵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鍼于开襟楼,俱以习之。”
      ▶《太平御览》卷八三•引南朝·梁·顾野王《舆地志》:“齐武起曾城观,七月七日宫人登之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