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章》 胡部何为者,豪竹杂哀丝?

胡部何为者,豪竹杂哀丝?

意思:胡人的音乐是怎样的,就是一些管弦与丝竹?

出自作者[宋]陆游的《文章》

全文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对文学创作和艺术创作的理解。开篇两句“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指出,好的文章或艺术作品应该是自然而然地生成的,而非刻意雕琢而成。这种观念强调了创作的灵感和自然之美。 “粹然无疵瑕,岂复须人为!”进一步强调,好的作品应该是纯净无瑕的,不需要人为的修饰和雕琢。 接下来的“君看古彝器,巧拙两无施。”用古彝器作为例子,说明无论是巧妙的还是拙朴的艺术品,都有其独特的魅力。 “汉最近先秦,固已殊淳漓;”这里提到汉代的艺术和先秦相比,已经有了不同,显示出艺术的发展和变化。 “胡部何为者,豪竹杂哀丝?”描述了各种艺术形式的混合,豪放的竹笛和哀伤的弦乐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丰富多样的艺术表现。 最后的“后夔不复作,千载谁与期!”表达了对古代艺术大师的怀念,也展示了对未来谁能继承和发扬这种艺术精神的期待。 整首诗用深入浅出的语言,阐述了艺术创作的理念,同时对古代艺术进行了赞美,也表达了对未来艺术的期待。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粹然无疵瑕,岂复须人为!
君看古彝器,巧拙两无施。
汉最近先秦,固已殊淳漓。
胡部何为者,豪竹杂哀丝?
后夔不复作,千载谁与期!
作者介绍 陆游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关键词解释

  • 豪竹

    引用解释

    竹制的大管乐器,音调嘹亮昂扬。 唐 杜甫 《醉为马坠诸公携酒相看》诗:“酒肉如山又一时,初筵哀丝动豪竹。” 仇兆鳌 注:“哀丝,谓丝声哀也。豪竹,大管也。” 宋 陆游 《文章》诗:“胡部何为者,豪竹杂哀丝。” 清 李慈铭 《丁丑九月京邸大风感怀》诗:“流水游龙日夜驰,品题豪竹与哀丝。”

    读音:háo

  • 何为

    读音:hé wéi

    繁体字:何為

    意思:(何为,何为)
    I

     1.干什么,做什么。用于询问。
       ▶《后汉书•齐武王縯传》:“﹝刘稷﹞闻更始立,怒曰:‘本起兵图大事者,伯升兄弟也,今更始何为者邪?’

  • 胡部

    读音:hú bù

    繁体字:衚部

    意思:唐代掌管胡乐的机构。亦指胡乐。胡乐从西凉一带传入,含有西凉乐等成分,当时称“胡部新声”。
      ▶《新唐书•礼乐志十二》:“倍四本属清乐,形类雅音,而曲出于胡部。”
      ▶《新唐书•

  • 哀丝

    读音:āi sī

    繁体字:哀絲

    意思:(哀丝,哀丝)
    指哀婉的弦乐声。
      ▶唐·杜甫《同李太守登歷下古城员外新亭》诗:“芳宴此时具,哀丝千古心。”
      ▶明·杜岕《吾友曹梁父今宿草矣因为长句以写凄惋》:“合席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