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和柯山先生读中兴碑》 动地渔阳鼙鼓惊,旧将半死哥舒老。

动地渔阳鼙鼓惊,旧将半死哥舒老。

意思:动地渔阳擂起了战鼓惊醒,旧将一半死哥舒老。

出自作者[宋]李洪的《和柯山先生读中兴碑》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对历史事件的深度反思和感慨,通过对曲江罢相、安史之乱等历史事件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兴衰、个人命运等问题的深深思考。 首段通过描述曲江罢相的情景,表达了对朝廷中无人敢直言进谏的遗憾。诗人通过“动地渔阳鼙鼓惊,旧将半死哥舒老”的描绘,表达了对社会动荡、战争频仍的忧虑。 接下来,诗人通过“蜀道乘骡万里来,不识平原济世才”的诗句,表达了对有志之士却无处施展才华的无奈。在“仓皇灵武送玉册,岂顾九庙蒙尘埃”的诗句中,诗人表达了对国家命运堪忧的担忧。 然后,诗人描绘了李郭等人的功绩,表达了对他们匡扶皇纪、安定社稷的敬仰。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那些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力挽狂澜的人的赞美。 在诗的末段,诗人通过“鉴古评诗增感慨”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和对诗歌艺术的热爱。同时,“无逸图亡山水在”也表达了对传承文化的重视。 最后,诗人以“君不见阿忠少日历艰贫,汤饼曾持半臂卖”结尾,通过阿忠早年经历的描绘,表达了对普通人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 整首诗情感深沉,通过对历史的反思和对诗歌艺术的热爱,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兴衰、个人命运等问题的深深思考。同时,也表达了对普通人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和对传承文化的重视。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曲江罢相迹如扫,满朝媕娿无谏草。
动地渔阳鼙鼓惊,旧将半死哥舒老。
蜀道乘骡万里来,不识平原济世才。
仓皇灵武送玉册,岂顾九庙蒙尘埃。
天开地辟扶皇纪,李郭功成安史死。
一日三朝有深意,臣结胸中老文字。
麻鞵诗老脱贼来,北征自足配磨崖。
我思潇湘不易到,谁持墨本心眼开。
鉴古评诗增感慨,无逸图亡山水在。
君不见阿忠少日历艰贫,汤饼曾持半臂卖。

关键词解释

  • 渔阳鼙鼓

    引用解释

    亦作“ 渔阳鞞鼓 ”。 指公元755年 安禄山 于 渔阳 举兵叛 唐 事。鼙鼓,骑兵用的小鼓。语本 唐 白居易 《长恨歌》:“ 渔阳 鞞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后亦用为外族侵略之典。 宋 辛弃疾 《杏花村》词:“ 渔阳 鼙鼓边风急,人在 沉香亭 北。” 明 徐复祚 《红梨记·忆友》:“山河百二,一朝顿非。轮轂三千,难道寸筹莫出

  • 哥舒

    读音:gē shū

    繁体字:哥舒

    意思:复姓。
      ▶唐·突骑施有哥舒部,世居安西,亦以部落名为姓氏。
      ▶唐有名将哥舒翰。参阅《旧唐书》本传、《通志•氏族五》。

  • 半死

    读音:bàn sǐ

    繁体字:半死

    英语:half-dead

    意思:
     1.未全死。
      ▶南朝·梁·庾肩吾《春日》诗:“水映寄生竹,山横半死桐。”
      ▶唐·杜甫《风疾舟中伏枕书三

  • 动地

    读音:dòng dì

    繁体字:動地

    意思:(动地,动地)
    震撼大地。
      ▶《公羊传•文公九年》:“地震者何?动地也。”
      ▶《北齐书•神武纪上》:“神武亲送之郊,雪涕执别,人皆号恸,哭声动地。”
     

  • 渔阳

    引用解释

    1.地名。 战国 燕 置 渔阳郡 , 秦 汉 治所在 渔阳 (今 北京市 密云县 西南)。《史记·陈涉世家》:“ 二世 元年七月,发閭左适戍 渔阳 ,九百人屯 大泽乡 。”

    2.地名。 唐玄宗 天宝 元年改 蓟州 为 渔阳郡 ,治所在 渔阳 (今 天津市 蓟县 )。 唐 杜甫 《后出塞》诗之四:“ 渔阳 豪侠地,击鼓吹笙

  • 鼙鼓

    读音:pí gǔ

    繁体字:鼙鼓

    英语:small drum

    意思:小鼓和大鼓。古代军所用;古代乐队也用。
      ▶《周礼•春官•钟师》:“掌鼙鼓缦乐。”
      ▶《吕氏春秋•古乐》:“有倕作为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