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寄题王国华环秀楼二首》
不知山与楼争长?
不知山与楼争长?
意思:
不知道山和楼争长?
出自作者[宋]杨万里的《寄题王国华环秀楼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平地看山山绝低,上楼山色逐层奇。不知山与楼争长?为复楼随山却移?》以其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了一幅富有动态和静态美的大自然画卷,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首句“平地看山山绝低”,诗人以夸张的手法,描绘出山之低矮,似乎在平地上一眼就可以看到山的顶点。这种描绘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使读者仿佛看到了诗人眼中的山景。 第二句“上楼山色逐层奇”,诗人登上楼阁,随着视角的变化,山色也呈现出层层变化的奇妙景象。这里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山色的层次感和动态变化,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诗人的欣喜之情。 接下来的两句“不知山与楼争长?为复楼随山却移?”诗人以疑问的方式,进一步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惊叹。诗人似乎在问:山与楼究竟谁更长?是山在楼后,还是楼在山后?这种疑问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惊叹,也引发了读者对自然景观的思考和想象。 整首诗以生动的语言,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多角度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诗中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独特见解和思考,使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的思想情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富有情感和思考的佳作,值得一读。
相关句子
却不知春,不知夏,不知秋。
-- 出自《行香子·玉殿琼楼》作者:[元]明本
不知阴阳,不知天地。
-- 出自《不知吟》作者:[宋]邵雍
不知人情,不知物理。
-- 出自《不知吟》作者:[宋]邵雍
飞鸟不知穴,山鹿不知流。
-- 出自《次韵子瞻题薛周逸老亭》作者:[宋]苏辙
不会无不会,不知无不知。
-- 出自《偈十首》作者:[宋]释正觉
修竹不知夏,青松不知秋。
-- 出自《中岩文老和予游字韵见寄用韵为报》作者:[宋]晁公溯
愧不柯山与执经。
-- 出自《又寄徐径畈吏部》作者:[宋]刘黻
山与君恩谁是重?
-- 出自《新除广东常平之节感恩书怀》作者:[宋]杨万里
登高望四方,但见山与河。
-- 出自《旅兴》作者:[明]刘基
处处川复原,重重山与河。
-- 出自《益昌行》作者:[宋]欧阳詹
更和山与水,并作一秋光。
-- 出自《芗林五十咏·连辉观》作者:[宋]杨万里
也莫校箕山与渭滨。
-- 出自《沁园春 送乡人高子翔次来韵》作者:[元]许有壬
瑶草自的皪,蕙楼争蔽亏。
-- 出自《奉陪陆使君长源、裴端公枢春游东西武丘寺》作者:[唐]皎然
吟笔新添梅鼎手,歌楼争觅竹枝词。
-- 出自《见维扬崔左丞》作者:[宋]李思衍
正椿庭未老,同跻荣路,萼楼争耀,相照魁躔。
-- 出自《沁园春·忆昔东坡》作者:[宋]姚勉
长一线,一线长。
-- 出自《偈颂一百二十三首》作者:[宋]释普度
短不是短,长不是长。
-- 出自《偈十二首》作者:[宋]释文准
寿域长开,洪钧长转。
-- 出自《天香·云母屏开》作者:[宋]洪咨夔
漫漫秋夜长,夜长不能寐。
-- 出自《秋怀》作者:[宋]连文凤
明月长在目,明月长在心。
-- 出自《明月山怀独孤崇鱼琢》作者:[唐]贾岛
诗句原文
平地看山山绝低,上楼山色逐层奇。
不知山与楼争长?
为复楼随山却移?
作者介绍
杨万里简介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杨万里登进士第,历仕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曾任知奉新县、国子博士、广东提点刑狱、太子侍读、秘书监等职,官至宝谟阁直学士,封庐陵郡开国侯。开禧二年(1206年),杨万里病逝,年八十。获赠光禄大夫,谥号“文节”。
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关键词解释
不知
读音:
拼音:
bù zhī
五笔:gitd
不知的解释
是指对于某种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
词语分解
不的解释 不 ù 副词。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
不知详解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