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僧归吴中》 归程指山色,去影背湖光。

归程指山色,去影背湖光。

意思:回家的路指山色,去影背湖光。

出自作者[宋]王珪的《送僧归吴中》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简洁而富有象征性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宁静、超脱世俗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内心的深深感悟。 首句“间心轻出世,远念起游方”,诗人似乎在告诉我们,他的内心已经超越了世俗的束缚,远离了尘世的纷扰,他的思绪在广阔的空间中游荡。这两句诗描绘了一个超脱尘世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和追求。 “漱月抛茶井,眠云梦草堂”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在自然中的生活状态。他像是在茶井边漱月,这是一种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体验。而“眠云梦草堂”则表达了他在草堂中安眠,如同云朵一样自由自在,他的梦想如同草堂的影子一样飘渺。 “归程指山色,去影背湖光”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的归途,他沿着山色前行,远离湖光的影子,这似乎暗示着他的内心已经远离了世俗的困扰,走向了更加纯净和自然的世界。 最后两句“欲问重来日,孤云未可量。”诗人似乎在告诉我们他期待着再次来到这里,再次感受这里的宁静和美好。而“孤云未可量”则表达了他对未来的期待和未知的探索,也暗示了他内心的自由和无限的可能性。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简洁而富有象征性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宁静、超脱世俗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内心的深深感悟。它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自由和无限的可能性,也让我们对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间心轻出世,远念起游方。
漱月抛茶井,眠云梦草堂。
归程指山色,去影背湖光。
欲问重来日,孤云未可量。
作者介绍
王珪(1019年—1085年6月12日),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学家。祖籍成都华阳,幼时随叔父迁居舒州(今安徽省潜山县)。

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王珪进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扬州,召直集贤院。历官知制诰、翰林学士、知开封府等。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拜参知政事。熙宁九年(1076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元丰五年(1082年),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丰六年(1083年),封郇国公。哲宗即位,封岐国公。旋卒于位,年六十七,赠太师,谥文恭。

关键词解释

  • 归程

    读音:guī chéng

    繁体字:歸程

    短语:规程

    英语:return journey

    意思:(归程,归程)
    返回的路程。
      ▶唐·岑参《临洮泛舟》诗:“醉眼乡

  • 山色

    读音:shān sè

    繁体字:山色

    英语:scene of mountains

    意思:山的景色。
      ▶唐·岑参《宿岐州北郭严给事别业》诗:“郭外山色溟,主人林馆秋。”
      ▶宋·欧阳修《

  • 湖光

    读音:hú guāng

    词语解释

    ⒈  湖水泛出的波光。

    湖光山色。十里湖光一叶舟。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