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元夕晴》 天回地转春犹在,物是人非意自惊。

天回地转春犹在,物是人非意自惊。

意思:天回地转春天还在,物是人非意自惊。

出自作者[宋]方回的《元夕晴》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春天美景和人事变迁的诗,充满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生活的期待。 首句“渐暖风烟添软媚”,描绘了春天的气息,暖风轻轻吹过,烟气也变得柔软,这种景象让人感到春天的温柔和美丽。 “新晴草木眩光晶”一句,则描绘了雨后初晴的景象,草木因为雨水的滋润而显得更加鲜亮,阳光照耀下,草木闪烁着晶莹的光泽。 “天回地转春犹在,物是人非意自惊。”这两句诗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春天依旧在继续,但人却已经不再是过去的自己,这种变迁让人感到惊讶和无奈。 “晚辈未宜欺老病,早年犹及见升平。”这两句诗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年轻人不应该欺负老人和生病的人,因为自己也有老去和生病的一天。而早年还能看到太平盛世,现在却只能感慨时光的流逝。 “山城旧与钱塘似,灯火笙歌彻五更。”最后一句描绘了山城的旧景与曾经繁华的钱塘(即杭州)相似,夜晚的灯火和笙歌响彻五更,这让人想起过去的繁华和热闹。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和人事的变迁,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同时,也提醒我们要珍惜当下,不要忘记过去的时光和人。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是一首值得品味的佳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渐暖风烟添软媚,新晴草木眩光晶。
天回地转春犹在,物是人非意自惊。
晚辈未宜欺老病,早年犹及见升平。
山城旧与钱塘似,灯火笙歌彻五更。

关键词解释

  • 物是人非

    引用解释

    景物依然,人事已非。 三国 魏 曹丕 《与吴质书》:“节同时异,物是人非,我劳如何!” 宋 李清照 《武陵春》词:“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元 张可久 《朱履曲·湖上有感》曲:“玉雪亭前老树,翠烟桥外平芜,物是人非漫嗟吁。”《平山冷燕》第十八回:“只怕再来时物是人非, 云英 已赴 裴航 之梦矣。”

  • 天回

    引用解释

    1.天旋,天转。形容气象雄伟壮观。 晋 左思 《蜀都赋》:“望之天迴,即之云昏。”

    2.指时光流逝。 汉 桓谭 《新论·惜时》:“天迴日转,其谢如矢。”

    读音:tiān huí

  • 地转

    读音:dì zhuàn

    繁体字:地轉

    意思:(地转,地转)

     1.谓时势变迁。
      ▶明·方孝孺《江山万里图》诗:“武昌地转多遗迹,隔岸鸟鸣瞻赤壁。”
     
     2.指地动,地震。
      ▶

  • 是人

    读音:shì rén

    繁体字:是人

    意思:犹人人,任何人。
      ▶唐·姚合《赠张籍太祝》诗:“古风无手敌,新语是人知。”
      ▶宋·周邦彦《梅雪》词:“迴文近传锦字,道为君瘦损,是人都说。”
      ▶清·李渔《闲

  • 非意

    读音:fēi yì

    繁体字:非意

    意思:
     1.犹言出乎意外。
      ▶唐·陈玄祐《离魂记》:“宙非意所望,欣跃特甚。”
      ▶《警世通言•吕大郎还金完骨肉》:“吕玉道:‘我若贪了这二百两非意之财,怎勾父子相见。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