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食糟民》 衣食不蚕耕,所学义与仁。

衣食不蚕耕,所学义与仁。

意思:衣食不养蚕生产,所学义和仁。

出自作者[宋]欧阳修的《食糟民》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田家饮酒为题材,通过描绘田家酿酒的过程和饮酒的场景,表达了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愤慨。 首段描述了田家种糯、酿酒、卖酒的过程,以及酒糟堆积如山的现象,体现出劳动人民的艰辛和生活的困苦。接着描绘了酒香四溢的场景,表达了对美酒的向往和期待。 中间部分通过对比官酿和村酒的优劣,表达了对官府的不满和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同时,诗中也提到了田家生活的不易,需要依靠官府的救济才能度过寒冬。最后一段呼吁官吏应该关注民生,履行职责,表现出对社会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通过对劳动人民的描绘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展现了诗人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关注和对社会公正的追求。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问题,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田家种糯官酿酒,椎利秋毫升与斗。
酒沽得钱糟弃物,大屋经年堆欲朽。
酒醅瀺灂如沸汤,东风来吹酒瓮香。
累累罂与瓶,惟恐不得尝。
官沽味醲村酒薄,日饮官酒诚可乐。
不见甲中种糯人,釜无糜粥度冬春。
还来就官买糟食,官吏散糟以为德。
嗟彼官吏者,其职称长民。
衣食不蚕耕,所学义与仁。
仁当养人义适宜,言可闻达力可施。
上不能宽国之利,下不能饱尔之饥。
我饮酒,尔食糟,尔虽不我责,我责何由逃。
作者介绍 欧阳修简介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累赠太师、楚国公。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他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集》传世。

关键词解释

  • 衣食

    读音:yī shí

    繁体字:衣食

    短语:衣食住行

    英语:back and belly

    意思:I

     1.衣服和食物。泛指基本生活资料。
       ▶《左传•庄

  • 学义

    读音:xué yì

    繁体字:學義

    意思:(学义,学义)
    犹学问,学识。
      ▶《后汉书•儒林传•洼丹》:“丹学义研深,《易》家宗之,称为大儒。”
      ▶《宋书•向柳传》:“植弟柳,字玄季,有学义才能,立身方雅。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