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支硎寺看梅听僧家吹笛》 一雨花林寂,无人山殿清。

一雨花林寂,无人山殿清。

意思:一场雨花林静,没有人在殿清。

出自作者[明]王稚登的《支硎寺看梅听僧家吹笛》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优美的诗,它以梅、山、泉、僧笛、雨、花林、山殿等自然元素为题材,描绘出一幅清幽而富有生机的山景图。 首句“梅引何郎兴,山余支遁名”以何逊和支遁两位著名的文人典故起兴,描绘出山间梅花的美丽和引人入胜的魅力。何逊是南朝梁诗人,为人清雅,有“何郎兴”之称,他的诗风清丽,常以梅花为题材,此句以此为引,表达了诗人对山间梅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支遁则是西晋时期的名僧,以爱马著称,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山间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寒泉似陇水,僧笛学羌声”两句则以自然元素“泉”和“笛”为题材,描绘出山间的幽静和生机。寒泉清澈如陇水,僧人吹笛,其声悠扬如羌笛之声。这两句诗将自然元素与人的活动相结合,创造出一种清幽而富有生机的氛围。 “一雨花林寂,无人山殿清”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山间的寂静和清幽。一场雨后,花林静寂,山殿空旷清静,无人打扰。这种寂静和清幽正是诗人所向往的山间生活。 最后两句“年年二三月,繁丽不堪行”表达了诗人对山间二三月的美好回忆和留恋之情。年年二三月,山间梅花繁盛美丽,令人留连忘返。这不仅是对山间梅花的赞美,也是对诗人心中那份对自然、对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的赞美。 整首诗以梅、山、泉等自然元素为题材,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的活动,展现出一种清幽而富有生机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山间生活的向往之情。同时,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美好回忆的留恋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梅引何郎兴,山余支遁名。
寒泉似陇水,僧笛学羌声。
一雨花林寂,无人山殿清。
年年二三月,繁丽不堪行。
作者介绍
王稚登是明朝著名诗人、文学家,他的诗歌作品清新自然,富有情感色彩,被誉为“江南诗派”代表之一。同时,他还是一位文化人、教育家,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以下是对王稚登的评价:
诗歌天才:王稚登的诗歌作品给人以自由、清新、自然的感觉,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他的诗歌风格自由奔放,常常运用对比、夸张等手法,表现出了强烈的情感和生命力。
教育家:王稚登也是一位很有影响力的教育家,他主张崇尚天人合一的教育,认为不仅要注重智慧的培养,还要重视心灵的培养。他在教育理念方面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贡献:王稚登在文学、书法、绘画等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他的成就不仅体现了个人天赋的优异,也反映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和热爱。王稚登是一位文化自信、文化自觉的知名人物,他在承传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关键词解释

  • 雨花

    读音:yǔ huā

    繁体字:雨花

    意思:I

     1.雨中的花。
       ▶唐·李绅《真娘墓》诗:“愁态自随风烛灭,爱心难逐雨花轻。”
       ▶前蜀·韦庄《江南送李明府入关》诗:“雨花烟柳傍江村,流落天涯酒

  • 一雨

    读音:yī yǔ

    繁体字:一雨

    意思:
     1.一场雨。
      ▶汉·桓宽《盐铁论•水旱》:“当此之时,雨不破块,风不鸣条,旬而一雨,雨必以夜。”
      ▶唐·白居易《答四皓庙》诗:“如彼旱天云,一雨百谷滋。”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