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探秋香开未开,恰似春来了。
意思:不断探索秋香开不开,就好像春天来了。
出自作者[宋]吴文英的《卜算子·凉挂晓云轻》
全文赏析
这首诗《凉挂晓云轻,声度西风小。井上梧桐应未知,一叶云鬟袅。来雁带书迟,别燕归程早。频探秋香开未开,恰似春来了》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天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季节更替、人生离别的感慨。
首句“凉挂晓云轻”,描绘了清晨的凉意随着晓云的消散而逐渐显现出来,给人一种清新、宁静的感觉。这句诗以轻柔的笔触描绘了早晨的景象,给人一种舒适、温馨的感觉。
“声度西风小”则描绘了西风的声音在空气中回荡,给人一种凄凉、萧瑟的感觉。这句诗与前一句形成对比,进一步描绘了秋天的景象。
“井上梧桐应未知,一叶云鬟袅”这两句诗描绘了井边的梧桐树,虽然已经到了秋天,但它似乎还没有意识到季节的更替,仍然保持着翠绿的叶子。而此时,梧桐树上的一片叶子已经飘落,仿佛是它的云鬟轻轻摇曳。这句诗通过拟人的手法,将梧桐树拟人化,生动地描绘了秋天的景象。
“来雁带书迟,别燕归程早”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离别和思念的感慨。大雁和燕子是古人常用的信使,但它们在秋天到来时显得更加忙碌,带信给对方似乎也变得有些迟缓。而燕子在春天归来时则显得更加急切,因为它们期待着新的一年的开始。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无奈和思念之情。
最后两句“频探秋香开未开,恰似春来了”则表达了作者对季节更替的感慨。作者频繁地探望秋天的花朵是否开放,就像春天到来一样期待着秋天的到来。这句诗通过描绘作者对季节更替的期待和感慨,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天的景象,通过拟人、对比等手法生动地表达了作者对季节更替、人生离别的感慨。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相关句子
- 恰似新妆面。-- 出自《虞美人·小池芳蕊初开遍》作者:[宋]杨泽民
- 恰似故人诗句。-- 出自《清平乐 题桐花道人吴国良卷》作者:[元]石岩
- 恰似江湖遗老。-- 出自《桃源忆故人·依依杨柳青青草》作者:[宋]王之道
- 恰似这浮华。-- 出自《浪淘沙 唐秀才索春寒秋热词》作者:[元]王哲
- 恰似。-- 出自《定风波 昆山路漕席上》作者:[元]张翥
- 恰似。-- 出自《定风波 昆山路漕席上》作者:[元]张翥
- 恰似凌波样。-- 出自《点绛唇·著意栽银》作者:[宋]石孝友
- 秋香未老。-- 出自《齐天乐·竹深不放斜阳度》作者:[宋]吴文英
- 秋香谁买。-- 出自《清平乐·秋香谁买》作者:[宋]程垓
- 秋香悬桂。-- 出自《鹊桥仙 寿胡紫山》作者:[元]王恽
- 院院秋香。-- 出自《浪陶沙 寿谭梅屋》作者:[元]程文海
- 未放秋香发。-- 出自《虞美人·秋深犹带秋初热》作者:[宋]无名氏
- 芳菊袅秋香。-- 出自《望海潮·宝山烟霁》作者:[宋]王之道
- 海棠开未开?-- 出自《凭栏人》作者:[元]徐再思
- 野棠开未落。-- 出自《早发定山诗》作者:[南北朝]沈约
- 枝头开未开。-- 出自《阮郎归·朱唇玉羽下蓬莱》作者:[宋]李之仪
- 今日琼花开未。-- 出自《如梦令·为问蕃厘道士》作者:[元]许有壬
- 今日琼花开未。-- 出自《如梦令·为问蕃厘道士》作者:[元]许有壬
- 暗香开未开。-- 出自《菩萨蛮·晚云烘日枝南北》作者:[宋]韩淲
- 向暖曾开未。-- 出自《点绛唇 初冬》作者:[元]韩奕
- 点红开未开。-- 出自《菩萨蛮·小春爱日融融暖》作者:[宋]赵师侠
- 门开恰出市行路,山在屋头谁肯栖。-- 出自《诸暨道中五首》作者:[宋]葛绍体
- 似春知道。-- 出自《点绛唇·回雁风微》作者:[宋]晁补之
- 和气似春台。-- 出自《木兰花慢·好山晴更好》作者:[元]周权
- 熙熙长似春。-- 出自《更漏子·菊花残》作者:[宋]晏殊
- 游丝来往似春晴。-- 出自《浣溪沙 冬日喜晴》作者:[元]宋*
- 憔悴江南不似春。-- 出自《减字木兰花·东风似客》作者:[宋]刘辰翁
- 春来了。-- 出自《秦楼月/忆秦娥》作者:[宋]黎廷瑞
- 杜鹃来了。-- 出自《点绛唇·莺踏花翻》作者:[宋]无名氏
- 湘君来了。-- 出自《点绛唇·数朵芙蕖》作者:[宋]汪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