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洛阳春吟》 何故游人断来往,绿阴殊不减红芳。

何故游人断来往,绿阴殊不减红芳。

意思:为什么在人断绝来往,绿阴殊不减少红芳。

出自作者[宋]邵雍的《洛阳春吟》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情感内涵的诗,通过对春天和燕语莺啼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和自然的思考。 首句“春归花谢日初长,燕语莺啼各息忙”描绘了春天的归去和花朵的凋谢,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随着春天的离去,花朵逐渐凋零,而燕子和莺啼声也变得忙碌起来,它们在寻找新的栖息地和食物。这两句诗表达了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短暂,同时也为下文的思考做了铺垫。 “何故游人断来往,绿阴殊不减红芳”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游人不再来此的疑惑。虽然绿叶繁茂,但没有了花朵的鲜艳和芳香,似乎少了些许生机和活力。这里作者通过对比红芳和绿阴,表达了对生命短暂和美好时光逝去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归去和燕语莺啼的忙碌,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和自然的思考。作者认为生命的短暂和美好时光的逝去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可以从大自然中寻找安慰和力量。同时,作者也提醒我们要珍惜时间和生命,不要虚度光阴。 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情感深沉,富有哲理内涵,值得一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春归花谢日初长,燕语莺啼各息忙。
何故游人断来往,绿阴殊不减红芳。
作者介绍 邵雍简介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北宋著名理学家、数学家、道士、诗人,生于林县上杆庄(今河南林州市刘家街村邵康村,一说生于范阳,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少有志,喜刻苦读书并游历天下,并悟到“道在是矣”,而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

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邵雍30岁,游历河南,因将父母葬在伊水(河南境内南洛水支流)之上,遂而成为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定居洛阳,以教授为生。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关键词解释

  • 红芳

    读音:hóng fāng

    繁体字:紅芳

    意思:(红芳,红芳)
    指红花。
      ▶唐·陈子昂《感遇诗》:“但恨红芳歇,凋伤感所思。”
      ▶前蜀·韦庄《诉衷情》词:“碧沼红芳烟雨凈,倚兰桡。”
      ▶元张翥

  • 何故

    读音:hé gù

    繁体字:何故

    英语:wherefore

    意思:什么缘故;为什么。
      ▶《左传•宣公十一年》:“夏徵舒为不道,弒其君,寡人以诸侯讨而戮之,诸侯、县公皆庆寡人,女独不庆寡人,何故?

  • 不减

    读音:bù jiǎn

    繁体字:不減

    英语:imperishability

    意思:(不减,不减)

     1.不次于,不少于。
      ▶晋·陆机《演连珠》之四七:“臣闻虐暑熏天,不减坚冰之

  • 游人

    读音:yóu rén

    繁体字:游人

    短语:观光者 度假者 观光客 旅行者

    英语:(n) tourist

    意思:(参见游人)

     1.无产业的流浪者。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