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南湖送徐二十七西上》 傲俗宜纱帽,干时倚布衣。

傲俗宜纱帽,干时倚布衣。

意思:傲慢习惯应该纱帽,干时靠平民。

出自作者[唐]刘长卿的《南湖送徐二十七西上》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优美的诗,它以一种深情而淡然的笔调,描绘了作者对家乡和生活的深深怀念。 首句“家在横塘曲,那能万里违”直接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深眷恋,横塘曲,是作者家乡的地方,那里有他的童年,有他的亲人,有他的记忆。而万里违,则是表达了离开家乡,远赴他乡的无奈和痛苦。这两句诗以一种直接而深情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 “门临秋水掩,帆带夕阳飞”这两句诗描绘了作者在秋天的家乡门前看到的景象。秋水潺潺,夕阳西下,一叶扁舟正带着疲惫和希望离开家乡。这不仅描绘了景色,也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怀念和无法回去的痛苦。 “傲俗宜纱帽,干时倚布衣”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清高与俗世之间的理解。纱帽,指的是官帽,作者通过傲俗一词表达了他对清高的追求,他不愿为官,不愿被世俗所累。而倚布衣,则表达了他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这两句诗透露出作者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最后,“独将湖上月,相逐去还归”这两句诗以湖上月为比喻,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和生活的永恒怀念。他将湖上月视为朋友,相逐去还归,意味着他的一生都将与家乡和记忆相伴,无法忘怀。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深情而淡然的笔调,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和生活的深深怀念。它描绘了景色,表达了作者的内心世界,同时也透露出作者对生活的深刻理解。这是一首充满情感和深意的诗,值得反复品味。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家在横塘曲,那能万里违。
门临秋水掩,帆带夕阳飞。
傲俗宜纱帽,干时倚布衣。
独将湖上月,相逐去还归。
作者介绍 贾岛简介
刘长卿(约726—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刘长卿生卒年未确论,各名家说法相差甚远,争议十分激烈,一般认为生于公元709-725年间,逝于786-790年年间。刘长卿工于诗,长于五言,自称“五言长城”。《骚坛秘语》有谓:刘长卿最得骚人之兴,专主情景,刘长卿的名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入选中国全日制学校教材。

关键词解释

  • 纱帽

    读音:shā mào

    繁体字:紗帽

    英语:gauze cap

    意思:(纱帽,纱帽)

     1.纱制官帽。
      ▶《北齐书•归彦传》:“齐制,宫内唯天子纱帽,臣下皆戎帽,特赐归彦纱帽以

  • 布衣

    读音:bù yī

    繁体字:布衣

    英语:cotton clothes

    意思:
     1.布制的衣服。
      ▶《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中》:“布衣不完,蔬食不饱,蓬户穴牖,日孜孜上仁。”
      

  • 傲俗

    读音:ào sú

    繁体字:傲俗

    意思:谓蔑视俗人。
      ▶晋·葛洪《抱朴子•刺骄》:“世人闻戴叔鸾、阮嗣宗傲俗自放,见谓大度。”
      ▶唐·刘长卿《南湖送徐二十七西上》诗:“傲俗宜纱帽,干时倚布衣。”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