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李弦殿院赴阙》 寂寥门巷每相过,亲近贤人所得多。

寂寥门巷每相过,亲近贤人所得多。

意思:寂寥门巷常相过,亲近贤人所得多。

出自作者[宋]范仲淹的《送李弦殿院赴阙》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题目是《赠张籍》,作者是唐朝诗人白居易。 首先,诗的前两句“寂寥门巷每相过,亲近贤人所得多”,描绘了诗人与张籍之间亲密无间的友情。门巷寂寥,但他们的相过,却带来了生活的色彩与活力。诗人通过“每相过”表达了对张籍频繁拜访的欣赏,同时也暗示了他们之间的互相尊重和理解。亲近贤人,不仅得到了知识上的丰富,也得到了人生智慧的启示,这正是诗人所追求的生活方式。 接下来的两句“今日九重天上去,濉阳孤客奈愁何”,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分别的场景,以及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担忧和思念。“今日九重天上去”暗示了张籍因公务或求学而不得不离开的情景,而“濉阳孤客奈愁何”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担忧和思念。诗人用“濉阳”代指张籍的家乡,以此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担忧,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通过描绘门巷相过、分别担忧等场景,诗人展示了友情的力量和人生的复杂情感。同时,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人生的无奈和孤独,这使得这首诗更加具有深度和感染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寂寥门巷每相过,亲近贤人所得多。
今日九重天上去,濉阳孤客奈愁何。
作者介绍 范仲淹简介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归养,改回本名。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庆历三年(1043年),出任参知政事,发起“庆历新政”。不久后,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贬出京,历知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范仲淹扶疾上任,于途中逝世,年六十四。追赠兵部尚书、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范仲淹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关键词解释

  • 贤人

    读音:xián rén

    繁体字:賢人

    短语:完人 先知 圣 贤 哲

    英语:solon

    意思:(贤人,贤人)

     1.有才德的人。
      ▶《易•繫辞

  • 寂寥

    读音:jì liáo

    繁体字:寂寥

    英语:solitude

    意思:
     1.空虚无形;空无人物。
      ▶《老子》:“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
      ▶王弼注:“寂寥

  • 所得

    读音:suǒ de

    繁体字:所得

    英语:(n) that which one acquires; one\'s gains

    意思:得到的(东西)。
      ▶《左传•襄公十九年》:“取其所得,以作彝器

  • 门巷

    读音:mén xiàng

    繁体字:門巷

    意思:(门巷,门巷)
    门庭里巷。
      ▶《后汉书•郎顗传》:“公府门巷,宾客填集。”
      ▶唐·杜甫《遣兴》诗之二:“客子念故宅,三年门巷空。”
      ▶清·龚自珍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