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宿寿安西寺》 竹色交山色,松声乱水声。

竹色交山色,松声乱水声。

意思:竹色交山色,松声乱流水声。

出自作者[宋]邵雍的《宿寿安西寺》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标题是《好景信移情,直连毛骨诚。为怜多胜概,尤喜近都城。》,它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和城市近郊美丽景色的诗。 首联“好景信移情,直连毛骨诚。”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景色的深深感受和情感,这种情感直接深入到人的骨髓之中,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里,“信移情”表达了诗人对景色的深深喜爱和难以忘怀;“直连毛骨诚”则表达了这种情感的真实性和强烈性。 “为怜多胜概,尤喜近都城。”表达了诗人对这片美景的喜爱,特别是因为它靠近都城,增添了它的价值。这里的“为怜多胜概”表达了诗人对美景的欣赏和赞美;“尤喜近都城”则表达了这片美景的地理位置所带来的额外的好处。 颔联“竹色交山色,松声乱水声。”描绘了诗中的美景细节,竹林翠绿,山色苍翠,松涛声和溪水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这里,“竹色交山色”描绘了竹林和山色的交融;“松声乱水声”则以动衬静,以松涛声衬托出溪水声的清晰。 最后,“岂辞终日爱,解榻傍虚楹。”表达了诗人愿意终日留在这里,并愿意为游客提供住宿。这里的“岂辞终日爱”表达了诗人对这片美景的热爱和留恋;“解榻傍虚楹”则表达了诗人愿意为游客提供住宿的热情和诚意。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美景和城市近郊美丽景色的细节,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追求。诗中的语言优美,意象生动,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好景信移情,直连毛骨诚。
为怜多胜概,尤喜近都城。
竹色交山色,松声乱水声。
岂辞终日爱,解榻傍虚楹。
作者介绍 邵雍简介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北宋著名理学家、数学家、道士、诗人,生于林县上杆庄(今河南林州市刘家街村邵康村,一说生于范阳,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少有志,喜刻苦读书并游历天下,并悟到“道在是矣”,而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

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邵雍30岁,游历河南,因将父母葬在伊水(河南境内南洛水支流)之上,遂而成为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定居洛阳,以教授为生。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关键词解释

  • 松声

    读音:sōng shēng

    繁体字:鬆聲

    意思:(松声,松声)
    松涛声。
      ▶战国·楚·宋玉《高唐赋》:“俯视崝嵘,窐寥窈冥,不见其底,虚闻松声。”
      ▶宋·王安石《欹眠》诗:“松声悲永夜,荷气馥初凉。”<

  • 山色

    读音:shān sè

    繁体字:山色

    英语:scene of mountains

    意思:山的景色。
      ▶唐·岑参《宿岐州北郭严给事别业》诗:“郭外山色溟,主人林馆秋。”
      ▶宋·欧阳修《

  • 竹色

    读音:zhú sè

    繁体字:竹色

    意思:竹子的色泽。
      ▶唐·许浑《宿开元寺楼》诗:“竹色寒清簟,松香染翠帱。”
      ▶唐·李商隐《潭州》诗:“湘泪浅深滋竹色,楚歌重叠怨兰丛。”
      ▶唐·刘沧《题马太尉华山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