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张次公太博归阆中》 阆中胜事知无限,且向城南烂漫行。

阆中胜事知无限,且向城南烂漫行。

意思:阆中胜事知道无限,并且向城南浪漫行为。

出自作者[宋]文同的《张次公太博归阆中》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权力和亲情的思考,通过描绘一个角色在朝廷中的经历,表达了诗人对权力、亲情的看法,以及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 首句“制诏频来试玉京,清途犹自滞豪英”,描绘了朝廷频繁的诏令和试炼,以及朝廷之路仍然滞留英豪的情景。这表达了诗人对朝廷的复杂情感,既感到朝廷的权力试炼也是一种机会,又对那些未能通过试炼的英豪感到惋惜。 “策高三道竟何用,恩拜二亲方尔荣”,表达了朝廷的政策和权力对于亲情的重要性。诗人通过对比,强调了亲情在人生中的地位,即使政策再好,如果没有得到亲情的认可和支持,也难以获得真正的幸福。 “嵇阮襟怀终旷达,仪秦才术本纵横”,这里诗人借用了历史人物嵇康、阮籍和张仪、苏秦的事迹,来表达自己对于人生和社会的看法。嵇康、阮籍的旷达胸怀和张仪、苏秦的纵横才术,都是诗人所推崇的品质和智慧。 最后,“阆中胜事知无限,且向城南烂漫行”,阆中是古代的一个名胜之地,诗人通过描绘阆中的美好事物,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同时,这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的乐观态度,即使面临困境,也要积极向前,寻找生活中的美好。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角色在朝廷中的经历,表达了诗人对于权力、亲情的看法,以及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诗人的情感深沉而真挚,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制诏频来试玉京,清途犹自滞豪英。
策高三道竟何用,恩拜二亲方尔荣。
嵇阮襟怀终旷达,仪秦才术本纵横。
阆中胜事知无限,且向城南烂漫行。
作者介绍 文同简介
文同(1018~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人。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文同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文同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关键词解释

  • 烂漫

    读音:làn màn

    繁体字:爛漫

    英语:bright-coloured; brilliant

    意思:(烂漫,烂漫)
    亦作“烂熳”。亦作“烂缦”。
     
     1.形容光彩四射。

  • 胜事

    读音:shèng shì

    繁体字:勝事

    意思:(胜事,胜事)

     1.美好的事情。
      ▶《南齐书•竟陵文宣王子良传》:“子良少有清尚,礼才好士……善立胜事,夏月客至,为设瓜饮及甘果,着之文教。”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