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叹老》 客笑侬时真滞货,太平典册要声和。

客笑侬时真滞货,太平典册要声和。

意思:客人笑侬当时真是滞销的货物,太平典册要声和。

出自作者[宋]刘克庄的《叹老》

全文赏析

这首诗《口惟两齿鬓双皤》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通过描述诗人的年龄和身体状况,表达了对人生衰老的感慨和对太平时代的期待。 首两句“口惟两齿鬓双皤,百计无如耄及何”,直接描绘了诗人的形象和年龄,口只有两颗牙齿,鬓角也已花白,尽管尝试各种方法,也无法阻止时间的流逝。这里借用了“耄耋”之年,即八九十岁的年纪,象征着生命的衰老和时间的无情。 接下来的两句“少壮未尝参姹女,衰残始欲养黄婆”,进一步阐述了对衰老的看法。诗人认为自己在年轻时没有好好保养,等到身体衰弱时才开始注意养生,但已经晚了。这里用到了“姹女”和“黄婆”的意象,“姹女”常用来指代生命力,“黄婆”则代表了伴侣或伴侣的伴侣,这里暗示了年轻时不注意保养,等到需要时已经失去了伴侣。 接下来的两句“原鸰逝去床谁对,辽鹤归来冢渐多”,描绘了诗人对死亡和孤独的思考。原鸰是一种鸟类,它的离去让诗人感到孤独,而辽鹤则象征着长寿和孤独。随着死亡的临近,身边的人一个个离去,坟墓也逐渐增多。这里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无常和死亡的恐惧。 最后两句“客笑侬时真滞货,太平典册要声和”,是诗人的自我反省和期待。他认为自己过去的错误就像是一块滞销的商品,而期待着太平时代的到来,能够发出自己的声音,有所作为。这里的“太平典册”象征着和平、繁荣的时代,而“声和”则表达了诗人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和谐地融入这个时代。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的年龄和身体状况,表达了对人生衰老的感慨和对太平时代的期待。同时,诗人在反思自己的过去,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整首诗语言质朴,寓意深刻,是一首富有哲理的佳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口惟两齿鬓双皤,百计无如耄及何。
少壮未尝参姹女,衰残始欲养黄婆。
原鸰逝去床谁对,辽鹤归来冢渐多。
客笑侬时真滞货,太平典册要声和。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

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

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程章灿《刘克庄年谱》对其行迹有较详细考证,侯体健《刘克庄的文学世界》展现了其文学创作各个方面,探索精微。

关键词解释

  • 太平

    读音:tài píng

    繁体字:太平

    短语:莺歌燕舞 升平 歌舞升平 清明

    英语:peace and security

    意思:
     1.谓时世安宁和平。
      

  • 平典

    读音:píng diǎn

    繁体字:平典

    意思:
     1.公平的律令。
      ▶《后汉书•陈忠传》:“臣忠心常独不安,是故临事战惧,不敢穴见有所兴造,又不敢希意同僚,以谬平典。”
      ▶《隋书•刑法志序》:“岁布平典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