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观音大士赞》 眼观诸音声,耳听众妙色。

眼观诸音声,耳听众妙色。

意思:眼观各种声音,耳听众妙色。

出自作者[宋]释宗杲的《观音大士赞》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赞美观世音菩萨的诗歌,表达了对观世音菩萨的敬仰和赞美之情。 首先,诗中提到了过去正法明,现前观自在,这是对观世音菩萨的智慧和慈悲的赞美。接着,诗中描述了观世音菩萨能够眼观诸音声,耳听众妙色,这是一种超越常人的能力,是对观世音菩萨神通广大的赞美。 在二义俱寂灭的描述中,诗中表达了对观世音菩萨超脱生死、烦恼的赞美。谁受此说者、是说亦寂灭,谁为此说者,则是对观世音菩萨智慧和慈悲的无尽赞美。能观及所观,能听洎所听,则进一步描述了观世音菩萨的观察力和感知力,这是对观世音菩萨无比智慧和慈悲的赞美。 最后,诗中返观观听者,是亦无所有,表达了对观世音菩萨无我、无我的崇高境界的赞美。大哉观世音,快说如是法,是法不思议,听者亦希有,则是对观世音菩萨所说法的赞美,这种法是不可思议的,听者也是稀有的。 整首诗充满了对观世音菩萨的敬仰和赞美之情,通过诗歌的形式表达了对观世音菩萨的崇敬和感激之情。同时,诗歌也表达了对佛教智慧和慈悲的赞美之情。 最后一句我今以一毛,遍量法界空,作此如幻言,赞是真实相。则表达了对佛教真理的敬畏和追求,认为佛教真理如同幻觉一般不可思议,但却是真实的。这是一种对佛教真理的深刻理解和对真理的敬畏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赞美观世音菩萨的诗歌,通过诗歌的形式表达了对观世音菩萨的敬仰和感激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佛教智慧和慈悲的赞美之情。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过去正法明,现前观自在。
眼观诸音声,耳听众妙色。
二义俱寂灭,谁受此说者。
是说亦寂灭,谁为此说者。
能观及所观,能听洎所听。
返观观听者,是亦无所有。
大哉观世音,快说如是法。
是法不思议,听者亦希有。
我今以一毛,遍量法界空。
作此如幻言,赞是真实相。

关键词解释

  • 音声

    引用解释

    1.乐音;音乐。《周礼·地官·鼓人》:“鼓人掌教六鼓四金之音声。”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余少好音声,长而玩之。” 唐 韩愈 《唐故检校尚书左仆射右龙武军统军刘公墓志铭》:“公不好音声,不大为居宅,於诸帅中独然。”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凤阳士人》:“音声靡靡,风度狎褻。”

    2.泛指声音。《列子·杨朱》:“夫耳之

  • 听众

    读音:tīng zhòng

    繁体字:聽眾

    英语:listeners

    意思:(听众,听众)
    听讲演、音乐或广播的人。
      ▶《敦煌变文集•目连缘起变文》:“奉劝闻经诸听众,大须布施莫因循。”

  • 妙色

    读音:miào sè

    繁体字:妙色

    意思:庄严或美丽的色彩。
      ▶南朝·梁简文帝《菩提树颂》:“俨然妙色,荫此曲枝,显若金山,尊如聚月。”
      ▶唐·卢照邻《益州长史胡树礼为亡女造画赞》:“徵奇绡于水府,採妙色于霞庄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