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杀自然能不放,却将实祸博虚声。
意思:不杀自然不能不放,却将实祸博虚名。
出自作者[宋]马之纯的《长命洲》
全文赏析
这首诗《如何长命作洲名》是一首对生命和生存状态的深刻反思,对人类行为和道德的批判。它通过对梁武放生这一历史事件的描绘,揭示了人类对动物生命的漠视和滥用,以及这种行为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
首先,诗中描绘了梁武放生的场景,通过“鹅鸭成群如市肆,鸡豚无数似屯营。”这一句,诗人用生动的描绘展示了动物在人类世界中的地位,它们像市集上的商品一样聚集在一起,而人类对它们的数量和种类似乎没有尽头的欲望。
接着,“岂知半被狸奴食,宁免私为鹤户烹。”这两句揭示了人类对动物生命的另一面:忽视和滥用。尽管梁武放生了大量的动物,但仍然无法避免它们被其他动物捕食,甚至被人类私自烹食。这反映了人类对动物生命的漠视和滥用,以及对动物生存环境的破坏。
最后,“不杀自然能不放,却将实祸博虚声。”这两句是对梁武放生的反思。诗人认为,如果不能真正地尊重和保护动物生命,那么放生也只是一种形式上的行为,无法真正地拯救动物。这种观点是对人类道德和行为的深刻反思,提醒我们要真正地尊重和保护动物生命,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口头上的宣扬。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梁武放生的场景,揭示了人类对动物生命的漠视和滥用,以及对动物生存环境的破坏。它提醒我们要真正地尊重和保护动物生命,不要仅仅停留在口头上的宣扬,而是要付诸行动。这首诗的深度和内涵,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