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捣衣二首》 泪尽天南与天北,胡笳同是月中闻。

泪尽天南与天北,胡笳同是月中闻。

意思:泪尽享南和北部天空,胡笳同这个月里听到。

出自作者[明]俞允文的《捣衣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重关月色早凉分,夜夜砧声逐塞云。泪尽天南与天北,胡笳同是月中闻。》是一首描绘边塞夜晚景色的诗,同时也表达了深深的思乡之情。 首句“重关月色早凉分,夜夜砧声逐塞云。”描绘了边塞夜晚的独特景色。这里的“重关”可能指的是重重关隘,暗示边塞的险峻和遥远。月色早凉分,即月光在凉意中开始显现,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清冷的氛围。而夜夜砧声逐塞云,则是以不断的捣衣声为边塞妇女表达了她们的思乡之情,这种声音在寂静的夜晚尤其显得突出和凄凉。 “泪尽天南与天北”一句,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这里的“天南与天北”可能指的是广阔无边的天际,也暗示了诗人的故乡距离边塞十分遥远。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眼泪已经流尽,表达了思念之情的强烈和深沉。 最后一句“胡笳同是月中闻”进一步深化了诗的主题。这里用到了“胡笳”这一边塞乐器,同时又将其与月联系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凄凉而神秘的氛围。而“同是月中闻”则表达了诗人在边塞夜晚的寂静中,似乎听到了胡笳的声音,这进一步表达了他的思乡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边塞夜晚的景色和表达思乡之情,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对边塞生活的无奈。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重关月色早凉分,夜夜砧声逐塞云。
泪尽天南与天北,胡笳同是月中闻。

关键词解释

  • 胡笳

    读音:hú jiā

    繁体字:衚笳

    英语:hu-chia [Mongolian reed whistle]

    意思:我国古代北方民族的管乐器,传说由汉·张骞从西域传入,汉·魏鼓吹乐中常用之。
      ▶汉

  • 天南

    读音:tiān nán

    繁体字:天南

    意思:指岭南。亦泛指南方。
      ▶唐·白居易《得潮州杨相公继之书并诗以此寄之》诗:“诗情书意两殷勤,来自天南瘴海滨。”
      ▶唐·周繇《送杨环校书归广汉》诗:“天南行李半波涛,滩树

  • 月中

    读音:yuè zhōng

    繁体字:月中

    英语:ides

    意思:
     1.月亮里。亦指月宫。
      ▶唐·骆宾王《灵隐寺》诗:“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黄庭内景经•高奔》“高

  • 与天

    读音:yǔ tiān

    繁体字:與天

    意思:(与天,与天)
    谓凡合乎天道者,则得天助。
      ▶《国语•越语下》“持盈者与天”韦昭注:“与天,法天也。”
      ▶《管子•形势》:“持满者与天。”
      ▶尹知章

  • 是月

    读音:shì yuè

    繁体字:是月

    意思:I
    这个月。
       ▶《礼记•月令》:“﹝孟春之月﹞是月也,以立春。”
       ▶清·昭槤《啸亭杂录•缅甸归诚本末》:“是月,派荆州·满洲兵一千五百名。”
    II<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