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寄弟君典》 搔首飞蓬四载余,尔音听玉几回虚。

搔首飞蓬四载余,尔音听玉几回虚。

意思:搔首弄姿飞蓬四年多,你声音听玉几回虚。

出自作者[明]朱德琏的《寄弟君典》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诗人离乡背井、孤寂无依的诗篇。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已经离开家乡四年之久,对于家乡的思念之情愈发浓烈。 首句“搔首飞蓬四载余”,通过“搔首”和“飞蓬”两个形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不安和无奈。搔首意味着焦虑不安,飞蓬则暗示着漂泊无依。四载余则表示时间已经过去了四年,诗人仍然没有回到家乡。 第二句“尔音听玉几回虚”,尔音指的是家乡的声音,玉则是对家乡的美好寓意。几回虚表示诗人多次听到家乡的消息,但都无法证实是否真实。这里可以看出诗人对家乡的渴望和担忧。 第三句“天边雁阵都成字,壁上蜗涎宛作书”,通过雁阵和蜗涎这两个意象,表现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雁阵在空中排成字形,象征着诗人对家乡的牵挂;壁上的蜗涎则是对家乡的回忆,仿佛化作了一幅幅画面。 第四句“露草侵阶苍藓滑,烟罗绕径绿筠疏”,通过露草、苍藓、烟罗、绿筠等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离乡后生活的艰辛。露草侵阶、苍藓滑,意味着环境的恶劣;烟罗绕径、绿筠疏,则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孤独。 最后一句“何堪骨肉同寥落,南北无由慰索居”,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思念之情。骨肉同寥落意味着家人也陷入了困境,南北无由慰索居则表示诗人无法回家安慰家人。这里的“南北无由”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在四处漂泊,无法安定下来。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离乡背井、孤寂无依的心情。同时,诗中还透露出对家乡和家人的深切思念,以及对现实的无奈和担忧。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搔首飞蓬四载余,尔音听玉几回虚。
天边雁阵都成字,壁上蜗涎宛作书。
露草侵阶苍藓滑,烟罗绕径绿筠疏。
何堪骨肉同寥落,南北无由慰索居。

关键词解释

  • 飞蓬

    引用解释

    1.指枯后根断遇风飞旋的蓬草。《诗·卫风·伯兮》:“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商君书·禁使》:“飞蓬遇飘风而行千里,乘风之势也。”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总论》:“或骨横朔野,或魂逐飞蓬。” 明 刘基 《旅兴》诗之三五:“游子如飞蓬,佳人旷千里。”

    2.比喻轻微的事物。《管子·形势》:“飞蓬之问,不在所宾。” 许维遹 案

  • 搔首

    读音:sāo shǒu

    繁体字:搔首

    英语:scratch one\'s head

    意思:以手搔头。焦急或有所思貌。
      ▶《诗•邶风•静女》:“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唐·高适《九

  • 四载

    读音:sì zài

    繁体字:四載

    意思:(四载,四载)
    指古代的四种交通工具。
      ▶《书•益稷》:“予乘四载,随山刊木。”
      ▶孔传:“所载者四,水乘舟,陆乘车,泥乘輴,山乘樏。”
      ▶汉·赵晔《

  • 玉几

    读音:yù jǐ

    繁体字:玉幾

    意思:玉饰的矮桌。
      ▶《书•顾命》:“相被冕服,凭玉几。”
      ▶汉·张衡《东京赋》:“左右玉几,而南面以听矣。”
      ▶宋·王安石《和微之登高斋》:“六朝人物随烟埃,金舆玉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