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寒食书事感怀》 坐观棨戟惭无状,归扫松楸恨未能。

坐观棨戟惭无状,归扫松楸恨未能。

意思:坐看荣戟惭愧没有形状,回到扫松楸恨不能。

出自作者[宋]文同的《寒食书事感怀》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官舍中独自品读图书,感怀自己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体验的作品。 首句“寥寥官舍静于僧,虽有园亭亦倦登。”描绘了作者在寂静的官舍中,虽然有园亭,但已经失去了登临的兴趣。这反映了作者在官场中的孤独和无助,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对官场的厌倦和无奈。 “桃杏花阴流似水,图书滋味冷如冰。”这句诗描绘了官舍中的景象,桃花杏花在花阴下盛开,但它们的美丽却像流水一样流逝,而图书的阅读却让人感到冷如冰。这表达了作者对时间的无奈和感伤,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 “坐观棨戟惭无状,归扫松楸恨未能。”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未能履行职责的愧疚和遗憾,以及对故土的思念和无法归乡扫墓的遗憾。 “得报君恩便休去,虞卿前日本担簦。”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报效国家的决心和对未来的期待。作者希望能够得到报答君主的恩情后便辞官归隐,这与虞卿曾经为求取功名而奔波的经历形成对比,暗示了作者对功名利禄的淡泊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在官场中的孤独、无奈、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期待,同时也表达了对故乡和职责的思念和遗憾。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寥寥官舍静于僧,虽有园亭亦倦登。
桃杏花阴流似水,图书滋味冷如冰。
坐观棨戟惭无状,归扫松楸恨未能。
得报君恩便休去,虞卿前日本担簦。
作者介绍 文同简介
文同(1018~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人。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文同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文同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关键词解释

  • 未能

    读音:拼音:wèi néng 五笔:fice

    未能的解释

    词语分解

    • 未的解释 未 è 不,不曾,没有:未必。未曾(唍 )。未来。未尝。未竟(没有完成的)。未及(a.没有来得及;b.没有达到)。 地支的第八位,属羊。 用
  • 坐观

    读音:zuò guān

    繁体字:坐觀

    意思:(坐观,坐观)
    坐视;旁观。
      ▶《后汉书•皇甫规传》:“臣穷居孤危之中,坐观郡将,已数十年矣。”
      ▶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 棨戟

    读音:qǐ jǐ

    繁体字:棨戟

    意思:有缯衣或油漆的木戟。古代官吏所用的仪仗,出行时作为前导,后亦列于门庭。
      ▶《汉书•韩延寿传》:“功曹引车,皆驾四马,载棨戟。”
      ▶《后汉书•舆服志上》:“公以下至二千石,骑

  • 扫松

    读音:sǎo sōng

    繁体字:掃鬆

    意思:(扫松,扫松)
    扫墓。
      ▶宋·李之彦《东谷所见•先垄》:“吾乡多于至节、岁节、清明诣坟所……乘祭之后,大率与兄弟、妻子、亲戚、契交放情游览,尽观而归。至节、岁节非扫松也,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