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阴崖结茅屋,大千世界一粒粟,佛言芥子纳须弥,我亦来寻赞公宿。
意思:真人阴崖结茅屋顶,大千世界一粒米,佛说芥子纳须弥山,我也来找赞公住宿。
出自作者[宋]陈天麟的《游岩豅寺》
全文赏析
这首诗《山疑梦裹槐安国,僧住壶公小隐正。门横一水与世隔,不知鱼鼓今几年。》是一首对山林隐居生活的赞美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与世隔绝的生活状态。
首句“山疑梦裹槐安国”形象地描绘了山间的神秘和梦幻感,如同梦中的槐安国。这句诗将山间的景象比作梦境,表达了诗人对山林的向往和神秘感。
“僧住壶公小隐正”则表达了诗人对僧人居住的隐秘之处的赞赏,壶公山是作者所处之地,也是隐居之所。
“门横一水与世隔”描绘了隐居之处与外界隔绝的景象,只有一条横流的小溪作为唯一的连接,表达了诗人对这种与世隔绝生活的喜爱。
“不知鱼鼓今几年”中的“鱼鼓”指的是僧人所敲的木鱼,诗人用“不知”表达了对这种生活状态的悠然自得,以及对时间的淡漠感。
接下来的几句“真人阴崖结茅屋,大千世界一粒粟,佛言芥子纳须弥,我亦来寻赞公宿。”则进一步描绘了隐居之地的环境和诗人对佛教的理解。真人居住在阴暗的崖壁上,结茅屋为家,生活简朴。而佛教中“芥子纳须弥”的典故,则表达了空间和体积的相对性,体现了诗人对宇宙观的理解和感悟。诗人也表示自己会来这里与真人一起居住。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山林隐居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超脱世俗、与世隔绝生活的向往和赞美,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佛教的理解和感悟。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