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泊吴江寄胡武平》 遥夜吴江濒,露坐鬚成葆。

遥夜吴江濒,露坐鬚成葆。

意思:远夜吴江濒临,露天坐在需要完成维修。

出自作者[宋]蔡襄的《泊吴江寄胡武平》

全文创作背景

《泊吴江寄胡武平》是宋代文学家蔡襄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蔡襄被贬谪至吴江期间,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友人胡武平的思念之情。 诗中描绘了作者在吴江泊船的情景,并借此抒发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无奈。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美丽风光,同时也暗示了自己身处异乡的孤独感。此外,诗人还运用了对比手法,将吴江与故乡进行对比,进一步强调了自己的思乡之情。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它不仅反映了当时文人士大夫的生活状态,也展示了蔡襄作为一位文学家的才华和风采。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遥夜吴江濒,露坐鬚成葆。
天空不带云,野逈正收潦。
徘徊波上月,滟漾浮光好。
清风送炎歊,翻觉秋气早。
乃问苕溪路,舟虞为予道。
水行至州下,楼台压烟岛。
净居譬如仙,嘉产极富媪。
念君镇雅俗,适以资恬浩。
岂不欲一往,驩诚寄凫藻。
纵游穷佳赏,剧论写幽抱。
嗟予远庭闱,六年见春草。
终日讽陔蘭,无路羞羊枣。
胡为久去家,一虑心如捣。
今而赐告归,计课免仇讨。
前之奉慈颜,敢惮勤舆阜。
北来尚何时。
汀洲白苹老。

作者介绍 蔡襄简介
蔡襄(1012年3月7日—1067年9月27日),字君谟,汉族,北宋福建路兴化军仙游县慈孝里赤湖蕉溪(今福建省仙游县枫亭镇九社青泽亭)人。北宋著名书法家、政治家、茶学家。

天圣八年(1030年),蔡襄登进士第,先后任馆阁校勘、知谏院、直史馆、知制诰、龙图阁直学士、枢密院直学士、翰林学士、三司使、端明殿学士等职,出任福建路转运使,知泉州、福州、开封和杭州府事。治平四年(1067年),蔡襄逝世。累赠少师,谥号“忠惠”。

蔡襄为官正直,所到之处皆有政绩。就任泉州知府时,主持建造万安桥(洛阳桥);就任福州知府时,去处民间巫蛊的危害;在建州就任福建路转运使(省长)时,倡植福州市至漳州府七百里驿道松;在园林艺术上,君谟主持制作武夷茶“小龙团”。所著《茶录》总结了古代制茶、品茶的经验,而《荔枝谱》则被称赞为“世界上第一部果树分类学著作”。蔡襄工于书法,诗文清妙,其书法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为“宋四家”之一。有《蔡忠惠公全集》传世。

关键词解释

  • 吴江

    读音:wú jiāng

    繁体字:吳江

    意思:(吴江,吴江)

     1.吴淞江的别称。
      ▶《国语•越语上》“三江环之”三国·吴·韦昭注:“三江:吴江、钱唐江、浦阳江。”
      ▶宋·毛滂《过吴淞江》诗:“

  • 遥夜

    读音:yáo yè

    繁体字:遙夜

    英语:long night

    意思:(遥夜,遥夜)
    长夜。
      ▶《楚辞•九辩》:“靓杪秋之遥夜兮,心缭悷而有哀。”
      ▶南朝·宋·谢灵运《燕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