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感秋五首》 江南万山川,一夕入寸眸。

江南万山川,一夕入寸眸。

意思:江南万山丛,一天晚上进入寸眼睛。

出自作者[宋]杨万里的《感秋五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平生畏长夏,一念愿清秋》以秋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秋的复杂情感。首句“平生畏长夏,一念愿清秋”透露出诗人对漫长夏季的畏惧,而“一念愿清秋”则表达了他在内心深处对秋天的期盼。然而,当秋天真的来临,“不喜却成愁”,这表明他对秋天的情感并非简单。 “书册秋可读,诗句秋可搜”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书籍和诗歌的热爱,他可以在这个季节里阅读书籍,寻找诗句,感受秋天的诗意。而“永夜宜痛饮,旷野宜远游”则描绘了诗人对秋夜的畅饮和秋天的旷野的向往,他可以在夜晚畅饮,也可以在旷野中远游。 “江南万山川,一夕入寸眸”描绘了江南的美景,一夜之间所有的山川都进入了诗人的眼帘。“请辨双行缠,何处无一丘”则表达了诗人对山丘的热爱,他愿意去探索每一个地方的山丘。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复杂情感,既有期盼又有忧愁,但更多的是对秋天的热爱和向往。诗人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和情感,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这首诗的韵律优美,语言简练,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诗歌。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平生畏长夏,一念愿清秋。
如何遇秋至,不喜却成愁。
书册秋可读,诗句秋可搜。
永夜宜痛饮,旷野宜远游。
江南万山川,一夕入寸眸。
请辨双行缠,何处无一丘。
作者介绍 杨万里简介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杨万里登进士第,历仕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曾任知奉新县、国子博士、广东提点刑狱、太子侍读、秘书监等职,官至宝谟阁直学士,封庐陵郡开国侯。开禧二年(1206年),杨万里病逝,年八十。获赠光禄大夫,谥号“文节”。

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关键词解释

  • 江南

    读音:jiāng nán

    繁体字:江南

    英语:south of the River

    意思:
     1.指长江以南的地区。各时代的含义有所不同:汉以前一般指今湖北省·长江以南部分和湖南省、江西省一带;后

  • 寸眸

    读音:cùn móu

    繁体字:寸眸

    意思:眼睛的代称。
      ▶《文选•左思<魏都赋>》:“八极可围于寸眸,万物可齐于一朝。”
      ▶李周翰注:“高臺远视,八极之地可入于寸目。”
      ▶清·魏源《剑阁》诗:“陡然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