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题小室二首》 士师何止三无愠,中散居然七不堪。

士师何止三无愠,中散居然七不堪。

意思:士师何止三无生气,中散在地七不堪。

出自作者[宋]刘克庄的《题小室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表达了一种深深的禅意和人生哲理。 首联“已向深林卓小庵,是中仅可着禅龛。”描绘了诗人已经深入森林,在一片宁静中搭建起一个小庵,这里是他修行的场所,只有禅龛与他为伴。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禅修生活的向往和投入。 颔联“士师何止三无愠,中散居然七不堪。”这里引用了两个历史人物——士师和中散,以此比喻人生中的种种困扰和不如意。士师要面对的是环境、社会和人群的问题,而中散则面临的是个人内心的困扰,这就像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的种种问题。 颈联“一去重华那复得,方当盛汉勿多谈。”重华是舜的别称,这里暗喻理想中的美好时代。诗人感叹随着时间的流逝,那个美好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因此我们应该珍惜当前的时刻,不要过多地谈论过去,而应该把握现在,积极面对生活。 尾联“近来弟子俱行脚,谁伴山僧面壁参。”这里描绘了弟子们都在行脚修行的场景,而诗人独自面对墙壁参禅。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弟子的关怀,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孤独修行的理解与接受。 总的来说,这首诗充满了对禅修生活的向往,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弟子们的关怀。它以一种淡然、宁静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和感悟。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已向深林卓小庵,是中仅可着禅龛。
士师何止三无愠,中散居然七不堪。
一去重华那复得,方当盛汉勿多谈。
近来弟子俱行脚,谁伴山僧面壁参。
作者介绍 文同简介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

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

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程章灿《刘克庄年谱》对其行迹有较详细考证,侯体健《刘克庄的文学世界》展现了其文学创作各个方面,探索精微。

关键词解释

  • 中散

    读音:zhōng sàn

    繁体字:中散

    意思:中散大夫的省称。
      ▶三国·魏·嵇康曾任中散大夫,世以“中散”称之。
      ▶南朝·宋·颜延之《五君咏•嵇中散》:“中散不偶世,本自餐霞人。”
      ▶南朝·梁·江淹

  • 三无

    读音:sān wú

    繁体字:三無

    意思:(三无,三无)

     1.谓无声之乐、无体之礼、无服之丧。
      ▶《礼记•孔子闲居》:“孔子曰:‘无声之乐,无体之礼,无服之丧,此之谓三无。’”孔颖达疏:“此三者,皆谓行之

  • 何止

    读音:hé zhǐ

    繁体字:何止

    意思:
     1.哪里止。以反问的语气表示不止。
      ▶宋·柳永《柳腰轻》词:“算何止,倾国倾城。暂回眸,万人肠断。”
      ▶《初刻拍案惊奇》第十七卷:“那日观看的人,何止挨山塞海

  • 士师

    读音:shì shī

    繁体字:士師

    意思:(士师,士师)

     1.亦作“士史”。古代执掌禁令刑狱的官名。
      ▶《周礼•秋官•士师》:“士师之职,掌国之五禁之法,以左右刑罚:一曰宫禁,二曰官禁,三曰国禁,四曰野

  • 散居

    读音:sǎn jū

    繁体字:散居

    英语:live scattered

    意思:分散居住。
      ▶《北史•序传序》:“子孙散居诸国,或在赵,或在秦。”
      ▶巴金《随想录•中国人》:“我每想到

  • 不堪

    读音:bù kān

    繁体字:不堪

    短语:禁不起

    英语:utterly

    意思:
     1.不能承当;不能胜任。
      ▶《国语•周语上》:“众以美物归女,而何德以堪之,王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