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读雪窦禅师祖英集》 雪窦老师达真趣,大震雷音椎法鼓。

雪窦老师达真趣,大震雷音椎法鼓。

意思:雪窦老师达真趣,大震雷音槌法鼓。

出自作者[宋]张伯端的《读雪窦禅师祖英集》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通过对曹溪水的描绘,阐述了佛教的真理和智慧。 首句“曹溪一水分千派,照古澄今无滞碍”描绘了曹溪水的源远流长,清澈见底,亘古不变。这象征着佛教的真理如同曹溪水一样,源远流长,永恒不变。 “近来学者不穷源,妄指蹄洼为大海”指出一些学者没有深入探究真理的源头,反而把一些表面现象当做整个宇宙。这揭示了人们常常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忽视了真理的本质。 “雪窦老师达真趣,大震雷音椎法鼓”赞扬了雪窦老师揭示了真理的趣味,如同大震雷音,敲击法鼓,唤醒了人们对真理的追求。 “狮王哮吼出窟来,百兽千邪皆恐惧”用狮王哮吼的场景来比喻真如佛性的威严,能慑服一切邪恶。 “言辞磊落义高深,击玉敲金响千古”描述了雪窦老师的言辞义理丰富,如同击玉敲金,能流传千古。 然而,“争奈迷人逐境留,却将言相寻名数”指出尽管有如此卓越的导师和深奥的言辞,但仍有迷途者被境遇所困,执着于名相。 “真如实相本无言,无下无高无有边”强调真如佛性原本是无言的,超越一切高低、大小、边界的限制。 “非色非空非二体,十方尘刹一轮圆”指出真如佛性不是色即是空,也不是空即是色,不是一体也不是二体,而是十方世界一轮圆融的真理。 “正定何曾分语默,取不得兮舍不得”表达了正定状态不分言语和沉默,无法取舍也无法保留。 “但於诸相不留心,即是如来真轨则”指出在面对各种现象时,不应执着于它们,保持无我心境,这是如来的真正规范。 “为除妄相将真对,妄若不生真亦晦”指出要消除妄相,需要用真相对照。如果妄相不生起,真如佛性也会变得晦暗不明。 最后,“能知真妄两俱非,方得真”强调只有认识到真和妄都是虚妄不实的,才能真正领悟真理。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曹溪水的形象,阐述了佛教的真理和智慧。它提醒人们要保持无我心境,超越名相的束缚,领悟真理的本质。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曹溪一水分千派,照古澄今无滞碍。
近来学者不穷源,妄指蹄洼为大海。
雪窦老师达真趣,大震雷音椎法鼓。
狮王哮吼出窟来,百兽千邪皆恐惧。
或歌诗,或语句,丁宁指引迷人路。
言辞磊落义高深,击玉敲金响千古。
争奈迷人逐境留,却将言相寻名数。
真如实相本无言,无下无高无有边。
非色非空非二体,十方尘刹一轮圆。
正定何曾分语默,取不得兮舍不得。
但於诸相不留心,即是如来真轨则。
为除妄相将真对,妄若不生真亦晦。
能知真妄两俱非,方得真
作者介绍
张伯端(公元983年—1082年),一说(公元984年—1082年),道教南宗初祖,字平叔,号紫阳、紫阳山人,后改名用成(或用诚)。人称“悟真先生”,传为“紫玄真人”,又尊为“紫阳真人”。临海(今属浙江)人。自幼博览群书,学贯古今中外,涉猎诸种方术。曾中进士,后谪戍岭南。于成都遇仙人(一说此仙人即为刘海蟾)授道,后著书立说,传道天下。

北宋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仙逝,飞升前留有《尸解颂》一首:“四大欲散,浮云已空,一灵妙有,法界通融”。

张伯端与杏林翠玄真人石泰、道光紫贤真人薛式、泥丸翠虚真人陈楠、琼炫紫虚真人白玉蟾被奉为“全真道南五祖”(“北五祖”为:东华帝君王玄甫、正阳帝君钟离权、纯阳帝君吕洞宾、纯佑帝君刘海蟾、辅极帝君王重阳)。

关键词解释

  • 雷音

    读音:léi yīn

    繁体字:雷音

    意思:
     1.雷声。
      ▶《初学记》卷二引南朝·梁简文帝《开霁》诗:“雷音稍入岭,电影尚连城。”
     
     2.雷鸣般的声音。
      ▶唐·杜牧《杜秋娘》诗:“雷

  • 真趣

    读音:zhēn qù

    繁体字:真趣

    意思:真正的意趣、旨趣。
      ▶南朝·梁·江淹《杂体诗•效殷仲文<兴瞩>》:“晨游任所萃,悠悠薀真趣。”
      ▶宋·苏舜钦《吕公初示古诗一编因以短歌答之》:“上有致君却敌之良策,下有

  • 老师

    读音:lǎo shī

    繁体字:老師

    短语:园丁 师长 教育工作者 师 师资 讲师 教育者 导师

    英语:teacher

    意思:(老师,老师)

     1.

  • 雪窦

    读音:xuě dòu

    繁体字:雪竇

    意思:(雪窦,雪窦)

     1.山名。山在浙江省·奉化市西,为四明山别峰,有雪窦寺、妙高台、飞雪亭、千丈巖瀑、三隐潭瀑等名胜。
      ▶《景德传灯录•明州雪窦山常通禅师》:“明州

  • 震雷

    读音:zhèn léi

    繁体字:震雷

    意思:响雷。
      ▶《国语•周语上》:“阴阳分布,震雷出滞。”
      ▶北魏·张彝《上歷帝图表》:“武乙逸禽,罹震雷暴酷。”
      ▶唐·杜甫《对雨书怀走邀许主簿》诗:“震雷翻

  • 法鼓

    读音:fǎ gǔ

    繁体字:法鼓

    意思:佛教法器之一。举行法事时用以集众唱赞的大鼓。亦指禅寺法堂东北角之鼓,与茶鼓相对。
      ▶《法华经•化城喻品》:“击于大法鼓,而吹大法螺。”
      ▶晋·孙绰《游天臺山赋》:“法鼓琅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