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解释
1.别处的山。 唐 郑谷 《登杭州城》诗:“潮来无别浦,水落见他山。” 宋 苏轼 《儋耳山》诗:“突兀隘空虚,他山总不如。”
2.引申泛指山石。 唐 苗神客 《乙速孤神庆碑》:“於是爰勒他山,用旌斯烈。”参见“ 他山之石 ”。
3.指别处山上的石头。比喻磨砺自己,帮助自己成就的外力。《群书治要》卷四五引 汉
读音:fán cái
繁体字:凡材
意思: 1.平常的木材或树木。 ▶《宋书•礼志五》:“散木凡材,皆可入用。” ▶明·陈恭尹《南海神祠古木绵花歌》:“祝融帝子天人杰,凡材不敢宫前列。挺生奇树号木绵,
读音:míng táng
繁体字:明堂
英语:courtyart
意思: 1.古代帝王宣明政教的地方。凡朝会、祭祀、庆赏、选士、养老、教学等大典,都在此举行。 ▶《孟子•梁惠王下》:
读音:yī zhù
繁体字:一柱
意思: 1.一根柱子。亦指像柱子的东西。 ▶汉·王充《论衡•谈天》:“石之质重,千里一柱,不能胜也。” ▶晋·张华《博物志》卷四:“江陵有臺甚大,而有一柱,众木共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