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登南岳事毕谒司马道士》 相去九牛毛,惭叹知何已。

相去九牛毛,惭叹知何已。

意思:相距九牛毛,羞惭知道什么已经。

出自作者[唐]张九龄的《登南岳事毕谒司马道士》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描绘一种追求精神健康和长生不老的神秘体验。它通过描绘诗人访问神灵的旅程,展示了诗人对超自然世界的向往和敬畏。 首先,诗中描绘了诗人带着命令前往祈求神灵的场景,这表明诗人对神灵的敬畏和依赖。接着,诗人继续描述他踏上寻找通向神灵之路的旅程,这条路充满了异香,这进一步强调了神秘和神圣的气氛。 在路上,诗人遇到了八棵桂树和两个童子,这可能是对神灵的象征,或者是对神秘世界的隐喻。接着,他进入了一个房间,那里可能是一个神灵的居所,他试图接近神灵,希望得到他们的启示。 诗人描述了神灵试图用一些神秘的仪式和话语来引导他放弃智巧,追求一种自然的生活方式,并寻求长生不老的药方。这些话语似乎充满了神秘和不可思议的力量,让诗人感到自己仿佛置身于天界。 然而,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这种神秘体验的深深敬畏和感激之情。他意识到自己与这种神秘力量之间的距离就像九牛毛一样遥远,这让他感到惭愧和感叹。 总的来说,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对超自然世界的向往和敬畏,以及追求长生不老和自然生活的渴望。它通过描绘神秘、神圣和不可思议的场景,展示了诗人对精神健康和长生不老的追求。同时,它也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与这种神秘力量之间距离的深深认识,以及对这种体验的感激和敬畏之情。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将命祈灵岳,回策诣真士。
绝迹寻一径,异香闻数里。
分庭八桂树,肃容两童子。
入室希把袖,登床愿启齿。
诱我弃智诀,迨兹长生理。
吸精反自然,炼药求不死。
斯言眇霄汉,顾余婴纷滓。
相去九牛毛,惭叹知何已。
作者介绍
张九龄(678年—740年)字子寿,一名博物,谥文献。汉族,唐朝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世称“张曲江”或“文献公”。唐朝开元年间名相,诗人。西汉留侯张良之后,西晋壮武郡公张华十四世孙。七岁知属文,唐中宗景龙初年进士,始调校书郎。玄宗即位,迁右补阙。唐玄宗开元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母丧夺哀,拜同平章事。是唐代有名的贤相;举止优雅,风度不凡。自张九龄去世后,唐玄宗对宰相推荐之士,总要问“风度得如九龄否?”因此,张九龄一直为后世人所崇敬、仰慕。

张九龄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诗风清淡,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有《曲江集》。誉为“岭南第一人”。

关键词解释

  • 相去

    读音:xiāng qù

    繁体字:相去

    英语:Be away from, be apart.

    意思:相距;相差。
      ▶《汉书•食货志上》:“令民入粟受爵至五大夫以上,乃复一人耳。此其与骑马之功相去

  • 何已

    读音:hé yǐ

    繁体字:何已

    意思:
     1.为什么。
      ▶《荀子•非相》:“人之所以为人者何已也?曰:以其有辨也。”
      ▶杨倞注:“‘已’与‘以’同。问何以谓之人而贵于禽兽也。”
      ▶《汉书•冯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