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鄱阳湖》 鄱阳湖浸东南境,有人曾量三十六万顷。

鄱阳湖浸东南境,有人曾量三十六万顷。

意思:鄱阳湖逐渐向东南境,有人曾量三十六方顷。

出自作者[宋]周弼的《鄱阳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鄱阳湖壮丽景色的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思考。 首段描绘了鄱阳湖的广阔,形容其面积达到了三十六万顷,给人以宏大壮观的印象。接着,诗人回忆自己曾在渤澥间乘船游历,俯视天际如井,对比鄱阳湖的浩渺,更显其壮阔。 诗中的“浪何为而起於青云之底,日何为而碎於泥沙之里”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力量的无奈和敬畏。他质疑大浪从何而来,为何会在青云之底翻腾;太阳为何会在泥沙中破碎。这些疑问展示了诗人对自然力量的不解和好奇。 诗人用“扬澜可供李白青州杓,彭蠡付与卢敖洗龟壳”来形容鄱阳湖的广阔,借用两个典故表达了对鄱阳湖的赞叹。一是“扬澜”,指代长江的支流,用以形容鄱阳湖的宽广;二是“卢敖”,传说中的仙人,用以形容鄱阳湖的神秘。 在描述鄱阳湖的孤山时,诗人用了“斗大孤山没处藏”的句子,形象地描绘了孤山的渺小。接着,他想象将孤山挖出来,放在鼎铛脚上,进一步强调了其高耸入云的形象。 诗人的内心充满了对自然的敬畏和思考。“胸中八九吞云梦”一句,表达了他对自然的深深敬仰和思考,即使是一个小池塘,一个浅水洼,他也从中感受到了自然的伟大和生命的奇妙。然而,他更希望自己能在更广阔的天地中畅游,指挥鱼鳖、骑着苍龙,实现自己的快意人生。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鄱阳湖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思考。他从微观的水洼池塘到宏观的鄱阳湖,都感受到了自然的伟大和生命的奇妙。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对更广阔天地的向往和追求。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才情和想象力,也体现了他的生命观和价值观。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鄱阳湖浸东南境,有人曾量三十六万顷。
我昔乘槎渤澥间,眇视天溟坎蛙井。
浪何为而起於青云之底,日何为而碎於泥沙之里。
太极初分一物无,天水相包若鸡子。
扬澜可供李白青州杓,彭蠡付与卢敖洗龟壳。
斗大孤山没处藏,斸取来搘鼎铛脚。
胸中八九吞云梦,似此蹄涔亦何用。
安得快意大荒之东东复东,指麾鱼鳖骑苍龙。

关键词解释

  • 鄱阳湖

    引用解释

    我国最大的淡水湖。古称 彭蠡 、 彭泽 、 彭湖 、 官亭湖 等。在 江西省 北部,为 赣江 、 修水 、 鄱江 、 信江 等河的总汇。富灌溉、航运之利。盛产银鱼、鳜鱼等。

    读音:pó yáng hú

  • 鄱阳

    读音:pó yáng

    繁体字:鄱陽

    意思:(鄱阳,鄱阳)

     1.地名。
      ▶春秋·楚·番邑,秦置番县,汉改鄱阳县。今改波阳县,在江西省东北部。
      ▶《史记•楚世家》“吴复伐楚,取番”张守节正义引唐

  • 万顷

    读音:wàn qǐng

    繁体字:萬頃

    英语:(fig.) A large area.

    意思:(万顷,万顷)

     1.百万亩。百亩为一顷。
      ▶《管子•揆度》:“百乘为耕,田万顷为

  • 东南

    读音:dōng nán

    繁体字:東南

    短语:北部 沿海地区 西北部

    英语:southeast

    意思:(东南,东南)

     1.介于东与南之间的方位或方向。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