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五贶诗·华顶杖》 探洞求丹粟,挑云觅白芝。

探洞求丹粟,挑云觅白芝。

意思:探洞求丹粮食,她说找白芝。

出自作者[唐]皮日休的《五贶诗·华顶杖》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金庭仙树的美丽和道客们的日常生活,表达了赠予友人的愿望。 首句“金庭仙树枝,道客自携持”,诗人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金庭仙树的枝条,仿佛让我们看到了道客们手握树枝,在仙树之下修行的场景。这里的“金庭”可能是指金庭山,位于今江苏苏州西,相传为仙人葛洪的炼丹之地。 “探洞求丹粟,挑云觅白芝”两句,诗人描述了道客们探寻洞穴以寻找丹粟,寻觅云端以寻找白芝的情景。这里的“丹粟”和“白芝”都是道家传说中的仙药,诗人通过这两个意象,表达了对道家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量泉将濯足,阑鹤把支颐”两句,诗人进一步描绘了道客们的日常生活。他们量泉以濯足,即用泉水洗脚;而栏鹤则是以鹤作为支颐来倚靠休息。这里的“量泉”和“栏鹤”都是对道家生活细节的描绘,表现出诗人对这种生活的赞美和向往。 最后两句“以此将为赠,惟君尽得知”,诗人表示要将这些描绘赠予友人,希望他能了解和理解道家生活。这里的“以此”指的是前面的描绘,即金庭仙树、道客们的日常生活等,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美好祝愿。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金庭仙树的美丽和道客们的日常生活,表达了诗人对道家生活的向往和赞美。同时,诗人也通过赠予友人的方式,传达了对友人的美好祝愿。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非常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金庭仙树枝,道客自携持。
探洞求丹粟,挑云觅白芝。
量泉将濯足,阑鹤把支颐。
以此将为赠,惟君尽得知。
作者介绍 皮日休简介
皮日休(约838—约883),晚唐文学家。字袭美,一字逸少,汉族,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曾居住在鹿门山,道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醉士等。

皮日休是晚唐著名诗人、文学家,与陆龟蒙齐名,世称\"皮陆\"。咸通八年(867)进士及第,在唐时历任苏州军事判官(《吴越备史》)、著作佐郎、太常博士、毗陵副使。后参加黄巢起义,或言“陷巢贼中”(《唐才子传》),任翰林学士,起义失败后不知所终。

皮日休诗文兼有奇朴二态,且多为同情民间疾苦之作,被鲁迅赞誉为唐末“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新唐书·艺文志》录有《皮日休集》、《皮子》、《皮氏鹿门家钞》多部,皮日休是唐代著名文学家,对于社会民生有深刻的洞察和思考。

关键词解释

  • 丹粟

    读音:dān sù

    繁体字:丹粟

    意思:
     1.细粒的丹砂。
      ▶《山海经•南山经》:“﹝柜山﹞英水出焉,西南流注于赤水,其中多白玉、多丹粟。”
      ▶郭璞注:“细丹砂如粟也。”
      ▶汉·张衡《南都

  • 白芝

    读音:bái zhī

    繁体字:白芝

    意思:蕈的一种,可入药。传说为神仙的饮饵。亦为瑞徵。
      ▶唐·陆龟蒙《入林屋洞》诗:“尝闻白芝秀,状如琅花偶。又坐紫泉光,甘如酌天酒。”原注:“白芝、紫泉,皆此洞所出,乃神仙之饮饵,非常人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