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春闺》 枕带索春思,窗纱漏晓光。

枕带索春思,窗纱漏晓光。

意思:靠近索春思考,窗纱漏明白光。

出自作者[宋]文同的《春闺》

全文赏析

这首诗《枕带索春思,窗纱漏晓光》是一首描绘春天夜晚景象的诗,通过细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深深的思乡之情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首句“枕带索春思”,直接点明时间——春天的夜晚,地点——可能是诗人的居所。诗人通过“枕带索”这一细节,描绘出一种寂静、清新的氛围,使人仿佛能闻到清晨的空气,感受到春天的温暖。 “窗纱漏晓光”则进一步描绘了窗外晨光微亮的景象,与前一句形成对比,使读者感受到一种从静谧到新生的变化。 接下来的四句,“蟏蛸伤远别,鶗鳺感流芳。妆匣蒸残粉,薰炉试旧香”,诗人通过描述室内景象,表达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忧虑。蟏蛸,一种多脚蜘蛛,在这里象征离别之痛;鶗鳺,一种鸟,在春天容易伤感,这里用来形容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妆匣里的残粉,薰炉里的旧香,都暗示着过去的美好时光已经过去,而诗人却仍然沉浸在其中,无法自拔。 最后一句“洞房灯烛外,只有梦悠扬”,直接点明主题——思乡之情和悠长的梦境。在洞房的灯光之外,只有梦境在悠扬,表达了诗人对家乡深深的思念和无法实现的归乡之梦。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表达,展现了春天的夜晚和诗人的内心世界。诗人通过对室内外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忧虑,同时也展现了深深的思乡之情。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是一首优秀的诗篇。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枕带索春思,窗纱漏晓光。
蟏蛸伤远别,鶗鳺感流芳。
妆匣蒸残粉,薰炉试旧香。
洞房灯烛外,只有梦悠扬。
作者介绍 文同简介
文同(1018~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人。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文同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文同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关键词解释

  • 晓光

    读音:xiǎo guāng

    繁体字:曉光

    意思:(晓光,晓光)
    清晨的日光。
      ▶南朝·梁简文帝《侍游新亭应令》诗:“晓光浮野映,朝烟承日迴。”
      ▶唐·杜荀鹤《秋日寄吟友》诗:“蝉树生寒色,渔潭落晓光。”

  • 春思

    读音:chūn sī

    繁体字:春思

    英语:Girls Longing for Love

    意思:春日的思绪;春日的情怀。
      ▶唐·沈佺期《送陆侍御余庆北使》诗:“朔途际辽海,春思绕轩辕。”

  • 窗纱

    读音:chuāng shā

    繁体字:窗紗

    英语:window screening

    意思:(窗纱,窗纱)
    煳在窗上的纱。
      ▶唐·白居易《三月三日》诗:“画堂三月初三日,絮扑窗纱燕拂檐。”

  • 枕带

    读音:zhěn dài

    繁体字:枕帶

    意思:(枕带,枕带)
    依傍,近连。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一》:“江阳县枕带双流,据江·洛会也。”
      ▶《北史•韦敻传》:“所居之宅,枕带林泉。”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