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碧阑干》 碧阑干外遇婵娟,故弄云鬟不肯前。

碧阑干外遇婵娟,故弄云鬟不肯前。

意思:碧阑干外遇到婵娟,所以弄说鬟不肯前进。

出自作者[近代]苏曼殊的《碧阑干》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少女形象的诗。诗人通过遇、弄、问、指等一系列动作,生动地刻画出一个天真含羞的少女形象。 首句“碧阑干外遇婵娟”描述了诗人在碧绿栏杆外遇到了美丽的少女。一个“遇”字,让读者感受到诗人的惊喜和意外,同时也展现出少女的美丽和引人注目。 次句“故弄云鬟不肯前”描绘了少女故意摆弄着发髻,害羞得不肯向前。这一细节描绘了少女的羞涩和矜持,同时也展现出她的天真可爱。 第三句“问到年华更羞怯”则通过诗人的询问,进一步揭示了少女的内心世界。当诗人问起她的年龄时,她更加害羞了。这一描写使少女的形象更加立体和生动。 最后一句“背人偷指十三弦”则是全诗的高潮。少女偷偷背对着诗人,用手指着十三弦琴,暗示了她的情感和内心世界。这一动作既表现出少女的羞涩,又展示了她的情感丰富和内心世界。 全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刻画,展现了一个天真、羞涩、矜持的少女形象,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诗人也通过少女的动作和反应,表现出他对少女的理解和关注,使全诗更具有人情味和感染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碧阑干外遇婵娟,故弄云鬟不肯前。
问到年华更羞怯,背人偷指十三弦。
作者介绍 苏曼殊简介
苏曼殊(1884—1918),近代作家、诗人、翻译家,广东香山县(今广东省珠海市沥溪村)人。原名戬,字子谷,学名元瑛(亦作玄瑛),法名博经,法号曼殊,笔名印禅、苏湜。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生于日本横滨,父亲是广东茶商,母亲是日本人。

苏曼殊一生能诗擅画,通晓汉文、日文、英文、梵文等多种文字,可谓多才多艺,在诗歌、小说等多种领域皆取得了成就,后人将其著作编成《曼殊全集》(共5卷)。作为革新派的文学团体南社的重要成员,苏曼殊曾在《民报》、《新青年》等刊物上投稿,他的诗风“清艳明秀”,别具一格,在当时影响甚大。

关键词解释

  • 云鬟

    读音:yún huán

    繁体字:雲鬟

    英语:bun

    意思:(云鬟,云鬟)

     1.高耸的环形髮髻。
      ▶唐·李白《久别离》诗:“至此肠断彼心绝,云鬟绿鬓罢梳结。”
      ▶

  • 阑干

    读音:lán gān

    繁体字:闌乾

    英语:across; crisscross

    意思:(阑干,阑干)

     1.横斜貌。
      ▶三国·魏·曹植《善哉行》:“月没参横,北斗阑干。”

  • 婵娟

    读音:chán juān

    繁体字:嬋娟

    短语:仙女 嫦娥 仙子 花 美人 尤物 娥 天仙 淑女 绝色 美女 佳人 国色天香

    英语:lovely wowan

    意思:

  • 碧阑

    读音:bì lán

    繁体字:碧闌

    意思:(碧阑,碧阑)
    绿色栏杆。
      ▶前蜀·花蕊夫人《宫词》之六十:“倚遍碧阑忘去住,俄惊宫月照华堂。”
      ▶元·黄庚《池荷》诗:“红藕花多映碧阑,秋风纔起易凋残。”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