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诘旦思之世岂有不押之韵辄和北山十首》 去嫌灭烛秽,来照读书清。

去嫌灭烛秽,来照读书清。

意思:避免嫌疑熄灯污秽,来照读清。

出自作者[宋]刘克庄的《诘旦思之世岂有不押之韵辄和北山十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忽忽聚还散,荧荧暗复明》是一首描绘光影变化的诗,它以细腻的笔触捕捉了光和影的交替,表达了作者对光明的珍视和对清净的追求。 首句“忽忽聚还散,荧荧暗复明”中,“忽忽”形容时光流逝的无常,“聚还散”形象地描绘了光影的聚散,生动地表现了光影变化的微妙之处。而“荧荧”则形容光线闪烁不定,暗与明之间的转换在此被生动地表现出来。 “去嫌灭烛秽,来照读书清”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光影的美学效果。光影的灭与生,去与来,打破了空间的界限,赋予了空间以生命。烛光之灭与读书之清,这种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在此被赋予了新的意义,表现出作者对清净的向往。 “不必烦罗扇,何妨屏铁檠”两句,则表达了作者对物质追求的超越。罗扇和铁檠都是日常生活中的用品,但在作者看来,它们不再仅仅是用品,而是与光影相联系,成为静心读书的象征。 最后,“蚌珠大如月,不及尔身轻”两句,以比喻的手法再次强调了光影的魅力。蚌珠和大月,一个是自然之物,一个是人造之物,但在作者看来,它们都不及光影那般轻盈、那般自由。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光影的变化,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清净的向往和对物质超越的态度。它是一首富有哲理和美感的诗,值得反复品味。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忽忽聚还散,荧荧暗复明。
去嫌灭烛秽,来照读书清。
不必烦罗扇,何妨屏铁檠。
蚌珠大如月,不及尔身轻。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

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

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程章灿《刘克庄年谱》对其行迹有较详细考证,侯体健《刘克庄的文学世界》展现了其文学创作各个方面,探索精微。

关键词解释

  • 读书

    读音:dú shū

    繁体字:讀書

    短语:阅 阅读 阅览 开卷 读 涉猎 翻阅 看

    英语:study

    意思:(读书,读书)

     1.阅读书籍;诵读书籍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