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汤舍人之陈州》 家贫聊复尔,道在肯徒然。

家贫聊复尔,道在肯徒然。

意思:家穷我也如此,方法在肯白白地。

出自作者[唐]徐铉的《送汤舍人之陈州》

全文赏析

这首诗《尼父恓惶地,离情向此偏》是一首描绘离别场景和表达情感的诗篇。它通过描绘诗人的家庭状况、乡愁、山水景色以及未来的计划,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 首联“尼父恓惶地,离情向此偏”,直接点明了诗人的离别情绪和目的地。这里的“尼父”指的是孔子,而“恓惶地”则暗示了诗人此时所处的困境和不安定的状态。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无奈和不舍,同时也暗示了目的地的重要性,即诗人将要前往的地方是与他的人生理想和追求紧密相关的。 颔联“家贫聊复尔,道在肯徒然”,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态度。这里的“家贫”暗示了诗人当前的生活状况并不理想,但诗人仍然坚持自己的信仰和追求,认为“道在”即真理在心,不会因为困境而徒劳无功。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坚韧和对理想的执着,同时也透露出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 颈联“诗景明松雪,乡山隔水烟”,描绘了诗人在途中所见到的景色。这里的“诗景”指的是诗人所创作的诗歌中的景象,而“明松雪”则暗示了一种清新脱俗、高雅别致的氛围。同时,“乡山隔水烟”则描绘了诗人的故乡山水,透露出一种深深的思乡之情。这两句诗将景色与情感相结合,使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心境。 尾联“三年须赴召,莫恋瓮头眠”,表达了诗人的未来计划和决心。这里,“三年须赴召”暗示了诗人将要赴任或者接受某种召唤,这可能是对他未来发展的期待也可能是他人生道路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而“莫恋瓮头眠”则表达了诗人对当前生活的决绝,暗示了他对未来的坚定和决心,不因暂时的安逸而放弃未来的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离别场景、家庭状况、乡愁、山水景色以及未来的计划,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它展现了诗人的坚韧、执着和乐观向上的精神,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深深的思乡之情和对未来的坚定决心。这首诗的语言简练、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篇。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尼父恓惶地,离情向此偏。
家贫聊复尔,道在肯徒然。
诗景明松雪,乡山隔水烟。
三年须赴召,莫恋瓮头眠。
作者介绍
徐铉(916年—991年),字鼎臣,南唐、北宋初年文学家、书法家。历官五代吴校书郎、南唐知制诰、翰林学士、吏部尚书,后随李煜归宋,官至散骑常侍。他的父亲徐延休也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

徐铉十岁开始能够写作,以文笔清丽工整著称,被誉为唐代韩愈之后的诗文“韩徐”。他的诗歌和散文以清新淡雅、自然优美为主,代表作品有《风入松》、《赋得古原草送别》等。他还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擅长楷书和行书,代表作品有《竹轴帖》、《道德经》等,对中国书法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总的来说,徐铉是中国文化艺术领域的杰出代表,他的诗歌、散文和书法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并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关键词解释

  • 徒然

    读音:tú rán

    繁体字:徒然

    短语:纸上谈兵 干 白搭 白 徒劳无益 贼去关门 海底捞月 一事无成 徒劳 虚 望梅止渴 瞎 隔靴搔痒 画饼充饥 水中捞月 徒劳无功 徒 扬汤止沸 乏 缘木求鱼 问道于盲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