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月夜江行寄崔员外宗之》 徒悲蕙草歇,复听菱歌愁。

徒悲蕙草歇,复听菱歌愁。

意思:只是悲叹蕙草歇,又听菱歌愁。

出自作者[唐]李白的《月夜江行寄崔员外宗之》

全文赏析

这首诗《飘飘江风起,萧飒海树秋》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内心感受的优美诗篇。它以江风、海树、碧山、青天等自然元素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忧虑和思念之情。 首先,诗人通过“飘飘江风起,萧飒海树秋”描绘了初秋时节江边的景象,风起树萧,营造出一种寂寥、清冷的气氛,为整首诗定下了基调。接着,“登舻美清夜,挂席移轻舟”描绘了诗人乘船在江上行驶的情景,美妙的夜晚和轻盈的船只形成鲜明的对比,进一步强化了孤独和漂泊的感觉。 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诗人也通过“月随碧山转,水合青天流”等诗句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赞美。这些诗句将自然景色与诗人的情感联系在一起,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在情感表达方面,“归路方浩浩,徂川去悠悠”表达了诗人对离别和孤独的无奈和忧虑,“徒悲蕙草歇,复听菱歌愁”则表达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这些情感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得以展现,使读者能够深入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最后,“怀君不可见,望远增离忧”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和离别的忧虑,使整首诗的情感达到了高潮。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忧虑和思念之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赞美,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飘飘江风起,萧飒海树秋。
登舻美清夜,挂席移轻舟。
月随碧山转,水合青天流。
杳如星河上,但觉云林幽。
归路方浩浩,徂川去悠悠。
徒悲蕙草歇,复听菱歌愁。
岸曲迷后浦,沙明瞰前洲。
怀君不可见,望远增离忧。
作者介绍 李白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关键词解释

  • 蕙草

    引用解释

    香草名。又名熏草、零陵香。 战国 楚 宋玉 《风赋》:“故其清凉雄风,则飘举升降……猎蕙草,离秦衡。”《太平御览》卷九八二引 三国 魏 曹操 《内诫令》:“房室不洁,听得烧枫胶及蕙草。” 晋 嵇含 《南方草木状·蕙》:“蕙草一名薰草,叶如麻,两两相对,气如蘼芜,可以止癘。” 宋 赵师秀 《送徐玑赴永州掾》诗:“入署梅花落,过汀蕙草生。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