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秋兴,用草堂韵》 世味早知成腐鼠,人情何况逐浮鸥。

世味早知成腐鼠,人情何况逐浮鸥。

意思:人们早就知道成腐鼠味,人的感情更何况逐浮鸥。

出自作者[近代]宁调元的《秋兴,用草堂韵》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深情的诗,诗人通过描绘战争的残酷、人生的无常、以及未来的迷茫,表达了深深的哀愁和无奈。 首句“见说降幡出石头,已伤离乱更伤秋。”描绘了一个悲惨的战争场景,石头城下,投降的旗帜飘扬,诗人感到悲伤的是战争带来的离乱之苦和秋天的萧瑟氛围。这里的“降幡”象征着失败和屈辱,而“离乱”则表达了社会动荡、人民流离失所的痛苦。再加上“更伤秋”,秋天本来就是一个容易让人感伤的季节,现在又加上战争的伤痛,使得诗人的哀愁更加浓烈。 “安排浊酒消长夜,欲掘青天寄古愁。”诗人试图通过饮酒来消磨漫漫长夜,但酒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反而会让人更加感伤。于是诗人想“欲掘青天寄古愁”,想通过仰望天空来抒发内心的忧愁。这里的“青天”象征着理想和追求,“古愁”则是指历史的沧桑和未来的迷茫。 “世味早知成腐鼠,人情何况逐浮鸥。”诗人对世态炎凉有了深刻的认识,觉得世间的种种人情世故就像腐鼠一样令人恶心。这里的“世味”是指人世间的种种况味,而“人情”则是指人们之间的各种关系。诗人对这种生活感到厌倦,所以他说不“逐浮鸥”,不追求像浮鸥一样漂泊无定。 最后,“茫茫前路无归处,暮雨西风江上舟。”诗人感到前路茫茫,无处可归。在西风的吹拂下,暮雨中的江舟上,诗人的心情更加沉重。这里的“无归处”象征着迷茫和不知所措,而“暮雨西风江上舟”则描绘了一个凄凉的景象,进一步强化了诗人的孤独和无助。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战争、人生、世态炎凉的深深哀愁和无奈。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的内心世界,让读者感受到了他的痛苦和迷茫。这首诗的语言简练而深刻,情感真挚而动人,是一首非常优秀的抒情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见说降幡出石头,已伤离乱更伤秋。
安排浊酒消长夜,欲掘青天寄古愁。
世味早知成腐鼠,人情何况逐浮鸥。
茫茫前路无归处,暮雨西风江上舟。
作者介绍
宁调元(1883—1913),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烈士。字仙霞,号太一,笔名有辟支、屈魂,化名林士逸,湖南醴陵人。1904年加入华兴会,次年留学日本,并加入同盟会。回国后创办杂志,鼓吹反清革命,遭清政府通缉,逃亡日本。萍浏醴起义爆发后,回国策应,在岳州被捕,入狱3年。出狱后赴北京,主编《帝国日报》。1912年初在上海参加民社,创办《民声日报》。后赴广东任三佛铁路总办。二次革命期间来沪,参与讨袁之役。后赴武汉讨袁起义,二次革命失败后,宁调元不幸被捕,1913年9月25日在武昌英勇就义,年仅30岁。其诗篇激昂悲壮,风格沉郁,作品多写于狱中,著有《太一遗书》。

关键词解释

  • 浮鸥

    读音:fú ōu

    繁体字:浮鷗

    意思:(浮鸥,浮鸥)
    鸥鸟。常比喻飘忽不定。
      ▶明·顾大典《青衫记•茶客娶兴》:“怨寥寥粉消红瘦,虚飘飘如逐浪浮鸥。”
      ▶宁调元《秋兴用草堂韵》:“世味早知成腐鼠,人情何

  • 早知

    读音:zǎo zhī

    繁体字:早知

    造句:

  • 人情

    读音:rén qíng

    繁体字:人情

    短语:礼 赠品 仪 礼物 礼品 赠物 赐

    英语:(n) human emotions

    意思:
     1.人的感情。

  • 世味

    引用解释

    1.人世滋味;社会人情。 唐 韩愈 《示爽》诗:“吾老世味薄,因循致留连。” 宋 唐珏 《摸鱼儿》词:“悠然世味浑如水,千里旧怀谁省?” 清 曹寅 《避热》诗之五:“世味何如 湘 水淡,物情翻向 楚 人夸。”

    2.指功名宦情。 宋 叶适 《孟达甫墓志铭》:“既连黜两州,世味益薄。知 南康 ,自列亲嫌不往。” 明 唐顺之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