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许劭》 老瞒敢肆奸雄志,未必不因公一言。

老瞒敢肆奸雄志,未必不因公一言。

意思:老瞒不敢放肆奸邪雄心,未必不在公的一句话。

出自作者[宋]于石的《许劭》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对公正评价的重要性以及公论对历史事件的影响进行深刻的思考和探讨。 首先,诗中提到了“四海同推月旦评,是非公论至今存”,这是对公正评价的普遍性和持久性的赞美。这里的“月旦评”是一个典故,源自古代对人物品评的风气,四海之内的人都共同推崇公正的评价,公论至今仍然存在,表明公正评价的不可磨灭。 然后,“老瞒敢肆奸雄志,未必不因公一言”是对三国时期曹操的评论。曹操被描述为奸雄,但他的行为可能也受到公正评价的影响。这里暗示,如果有一个公正的言论,也许可以改变曹操的行为和历史对他的看法。这进一步强调了公正评价在历史事件中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对公正评价的赞美,对公论的影响力的认识,以及对历史事件中公正评价可能产生的影响的深思。它提醒我们,公正评价不仅在现在,而且在历史长河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影响个人和历史的走向。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四海同推月旦评,是非公论至今存。
老瞒敢肆奸雄志,未必不因公一言。

关键词解释

  • 奸雄

    读音:jiān xióng

    繁体字:姦雄

    英语:person who achieves high position by unscrupulous scheming

    详细释义:有才智而狡

  • 未必

    读音:wèi bì

    繁体字:未必

    短语:不见得

    英语:may not

    意思:不一定。
      ▶《文子•符言》:“君子能为善,不能必得其福;不忍于为非,而未必免于祸。”

  • 老瞒

    读音:lǎo mán

    繁体字:老瞞

    意思:(老瞒,老瞒)

     1.三国·魏·曹操小名阿瞒,后人称“老瞒”。
      ▶宋·苏轼《甘露寺》诗:“一谈收猘子,再说走老瞒。”
      ▶金·元好问《铜雀臺瓦砚》诗:“

  • 一言

    引用解释

    1.一个字。《论语·卫灵公》:“ 子贡 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 曰:‘其恕乎!’” 汉 班固 《白虎通·谥篇》:“謚或一言或两言,何?文者以一言为謚,质者以两言为謚。”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物色》:“皎日嘒星,一言穷理;参差沃若,两字穷形。”

    2.一句话;一番话。《书·立政》:“时则勿有间之,自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