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冬至二首》 乌帽亦何幸,七日守屋庐。

乌帽亦何幸,七日守屋庐。

意思:乌帽也多么幸运,七天守房屋。

出自作者[宋]陈与义的《冬至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少年多意气,老去一分无》是一首描绘人生历程的诗篇,它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情感描绘了人生的不同阶段。首句“少年多意气,老去一分无”直接点明了人生的两个阶段,少年时期充满着豪情壮志,而老年时期则相对平淡无奇。这种对比鲜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闭户了冬至,日长添数珠”这两句诗描绘了冬至这个节气,人们在这个时候闭门不出,感受时间的流逝。随着冬至的到来,白天逐渐变长,人们开始计数天数,表达出一种岁月不饶人的感慨。 “北风不贷节,鸿雁天南驱”这两句诗描绘了自然的景象,北风在冬至时节凛冽地吹着,鸿雁则被驱赶着向南方飞去。这种自然景象的描绘,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同时也表达出一种对生活的无奈。 “乌帽亦何幸,七日守屋庐”这两句诗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虽然生活并不容易,但诗人仍然乐观面对。他庆幸自己还有帽子可以戴,还能在家中守着屋子。这种自嘲和乐观的态度让人感到温暖。 “石炉深炷火,撩乱一榻书”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在家中的生活场景,他点燃了石炉的火,在混乱的床上读书。这种生活虽然简单,但却充满了乐趣。 最后两句“只可自怡悦,不堪寄张扶”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他只关心自己的心情愉悦,而不愿意把自己的快乐寄托在别人身上。这种自给自足、独立自主的态度也体现了诗人坚韧不拔的精神。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情感描绘了人生的不同阶段,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生活的独特理解。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动人,是一首值得品读的佳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少年多意气,老去一分无。
闭户了冬至,日长添数珠。
北风不贷节,鸿雁天南驱。
乌帽亦何幸,七日守屋庐。
石炉深炷火,撩乱一榻书。
只可自怡悦,不堪寄张扶。
作者介绍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自曾祖陈希亮从眉州迁居洛阳,故为洛(今河南洛阳)人。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关键词解释

  • 乌帽

    读音:wū mào

    繁体字:烏帽

    英语:black headgear of an old-time official

    意思:(乌帽,乌帽)
    黑帽。古代贵者常服。
      ▶隋·唐后多为庶民、隐

  • 亦何

    读音:yì hé

    繁体字:亦何

    意思:何其;多么。
      ▶晋·葛洪《神仙传•阴长生》:“况仙人亦何急急,令闻达朝阙之徒,知其所云为哉!”唐·杜甫《鹿头山》诗:“斯人亦何幸,公镇踰岁月。”
      ▶清·方文《宋遗民咏•赵子

  • 屋庐

    读音:wū lú

    繁体字:屋廬

    英语:Wulu

    意思:(屋庐,屋庐)

     1.住房。
      ▶唐·韩愈《示儿》诗:“辛勤三十年,以有此屋庐。”
      ▶宋·王安石《上执政书》: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