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偶题》 陶公恒得法外意,张颠独悟书中神。

陶公恒得法外意,张颠独悟书中神。

意思:陶侃常常能够法外意,张旭独自领悟书中的神。

出自作者[宋]徐瑞的《偶题》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书法艺术,对陶渊明和张旭的书法风格进行了赞美和评价。 首联“陶公恒得法外意,张颠独悟书中神”,通过陶渊明和张旭的名字,暗示了他们的书法风格与众不同,超越了常规的书法规范。陶渊明是东晋的著名诗人,他的书法风格自然流畅,不拘于法度,被赞为“法外之意”。而张旭则是唐代的大书法家,他的书法独具一格,被誉为“书中神”。这里用“法外意”和“书中神”来形容他们的书法,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敬仰之情。 颔联“口耳不到方是妙,言动可拟皆非真”,强调了书法的艺术性在于内心的领悟,而不是口头传授或表面的模仿。书法是一种需要深入理解的艺术形式,只有通过内心的体验和感悟才能真正领悟其中的妙处。这一联也表达了作者对那些只注重表面形式而忽视内在精神的书法的批评。 颈联“寒泉冷冷出空谷,幽鸟主请鸣阳春”,以自然景象来比喻书法的韵味。寒泉从空谷中流出,清冽而深远;幽静的鸟儿鸣叫着,仿佛在演奏一曲阳春乐章。这里用自然景象来形容书法的韵味,表达了作者对书法艺术的深刻理解。 尾联“政索解人不可得,举似俗子翻成嗔”,表达了作者对那些不能理解书法艺术的人的无奈。寻找能够理解书法的知音是困难的,将书法展示给俗人看反而会引起他们的误解和反感。这里也暗示了作者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以及对传统观念的挑战。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陶渊明和张旭的赞美以及对书法的深刻理解,表达了作者对传统艺术形式的敬仰和对现代社会观念的挑战。同时,这首诗也提醒我们要深入理解艺术形式背后的精神内涵,寻找真正的知音。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陶公恒得法外意,张颠独悟书中神。
口耳不到方是妙,言动可拟皆非真。
寒泉冷冷出空谷,幽鸟主请鸣阳春。
政索解人不可得,举似俗子翻成嗔。

关键词解释

  • 得法

    读音:dé fǎ

    繁体字:得法

    英语:do; have the knack (of doing sth. )

    意思:
     1.获得正确的方法或找到窍门。
      ▶《国语•鲁语上》:“吾过而里革

  • 陶公

    读音:táo gōng

    繁体字:陶公

    意思:
     1.指晋·陶侃。
      ▶《晋书•陶侃传》:“尚书梅陶与亲人曹识书曰:‘陶公机神明鉴似魏武,忠顺勤劳似孔明,陆抗诸人不能及也。’”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政事》:“陶公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