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出猎》
岂若因农暇,阅武出轘嵩。
岂若因农暇,阅武出轘嵩。
意思:
难道如果因为农民闲暇,检阅军队从辍嵩。
出自作者[唐]李世民的《出猎》
全文创作背景
唐太宗李世民的《出猎》诗是在他平定了关东割据势力王世充和窦建德,回师关中时所创作的,这一年他二十三岁。此诗通过描写李世民打猎的场景,展现了他英勇善战、气概豪迈的一面,同时也反映了唐代初期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的时代背景。因此,《出猎》的创作背景与李世民的战功和时代背景密切相关。 以上仅是简要介绍,如果需要更多信息,可以到古诗文网站查询。
相关句子
岂若此双禽。
-- 出自《鸳鸯篇》作者:[唐]陈子昂
君岂若平生。
-- 出自《杂诗》作者:[魏晋]曹植
岂若翔区外。
-- 出自《答二郭诗 其二》作者:[汉]嵇康
岂若天庭瑞。
-- 出自《咏雪诗》作者:[南北朝]徐陵
岂若唐虞君。
-- 出自《悠悠万里行》作者:[宋]释文珦
篇什弃置久,遑暇阅龙龛。
-- 出自《戏用迈韵呈吴傅朋兼简梁宏父向巨原》作者:[宋]洪皓
诗句原文
楚王云梦泽,汉帝长杨宫。
岂若因农暇,阅武出轘嵩。
三驱陈锐卒,七萃列材雄。
寒野霜氛白,平原烧火红。
雕戈夏服箭,羽骑绿沉弓。
怖兽潜幽壑,惊禽散翠空。
长烟晦落景,灌木振岩风。
所为除民瘼,非是悦林丛。
作者介绍
李世民简介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1月28日【一说599年1月23日】-公元649年7月10日),生于武功之别馆(今陕西武功),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
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官居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先后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
公元626年7月2日(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兄长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不久退位,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
李世民为帝之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对内以文治天下,虚心纳谏,厉行节约,劝课农桑,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各民族融洽相处,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
公元649年7月10日(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李世民因病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在位二十三年,庙号太宗,葬于昭陵。李世民爱好文学与书法,有墨宝传世。
关键词解释
岂若
读音:
qǐ ruò
繁体字:
豈若
意思:
(岂若,岂若)
犹何如。表示不如。
▶《论语•微子》:“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解释:
1.犹何如。表示不如。
岂若详解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