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春贴子词·皇后阁五首》 宝胜金幡巧斗功,彩花蜡燕扬和风。

宝胜金幡巧斗功,彩花蜡燕扬和风。

意思:宝胜金幡巧斗功,彩花蜡后扬和风。

出自作者[宋]司马光的《春贴子词·皇后阁五首》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述宫廷生活的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宫廷的富丽和繁华。诗中使用的意象和象征都充满了浓郁的宫廷气息,让人仿佛能看到宫廷中富丽堂皇、繁华盛丽的景象。 首句“宝胜金幡巧斗功”,通过“宝胜”、“金幡”的描绘,展现了宫廷中富丽堂皇的装饰和繁复精细的手工技艺。这些装饰品精巧华美,充满了宫廷的奢华气息。 次句“彩花蜡燕扬和风”,则通过“彩花”、“蜡燕”的意象,进一步描绘了宫廷中的春色和生机。这些色彩斑斓的花朵和栩栩如生的蜡燕,仿佛在微风中翩翩起舞,给人带来春天的气息。 第三句“玉盘翠苣映红蓼”,这里的“玉盘”、“翠苣”和“红蓼”构成了一幅色彩鲜明、对比强烈的画面,让人感受到宫廷生活的精致和奢华。 最后一句“捧案朝来献两宫”,通过“捧案”、“朝来”和“献两宫”的描述,展现了宫廷的庄重和神圣。这句话也暗示了宫廷生活的繁文缛节和严格的礼仪规范。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宫廷生活的奢华和繁华,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庄重和神圣的氛围。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宝胜金幡巧斗功,彩花蜡燕扬和风。
玉盘翠苣映红蓼,捧案朝来献两宫。
作者介绍 司马光简介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司马光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关键词解释

  • 彩花

    读音:cǎi huā

    繁体字:彩花

    造句:

  • 宝胜

    读音:bǎo shèng

    繁体字:寶勝

    意思:(宝胜,宝胜)
    古代妇女首饰名。剪綵为胜,饰以金玉,有人胜、方胜、花胜、春胜等。
      ▶唐·崔日用《春和人日重宴大明宫恩赐彩缕人胜应制》诗:“金屋瑶筐开宝胜,花笺綵笔颂春椒

  • 和风

    解释

    和风 héfēng

    (1) [moderate breeze]∶风速为每小时13至18里的风

    (2) [soft breeze]∶温和的风

    和风拂面

    引用解释

  • 金幡

    读音:jīn fān

    繁体字:金幡

    意思:亦作“金旛”。
     
     1.缕金的旌旂。
      ▶隋·江总《幡赞》:“金幡化成,摇荡相明。”
      ▶《法苑珠林》卷三六:“﹝阿育王﹞见欢喜,便使取金旛金华悬诸剎上。

  • 花蜡

    读音:huā là

    繁体字:花蠟

    意思:(花蜡,花蜡)
    即花烛。指彩饰的蜡烛。
      ▶《旧唐书•文宗纪上》:“应行从处张陈,不得用花蜡结彩华饰。”亦作“花蜡烛”。
      ▶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一:“邓州花蜡烛,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