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游韬光》 碍云密竹两旁立,裂地清泉一路鸣。

碍云密竹两旁立,裂地清泉一路鸣。

意思:阻碍云密竹两旁立,分割土地清泉一路响。

出自作者[现代]陈独秀的《游韬光》

全文赏析

这首诗《石级穿林三百层》是一首描绘自然风景和登山体验的诗篇。通过对石级、云、竹、清泉、湖水、钟声、明月和尘土等自然元素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在层层石级上穿行,一路欣赏山间美景,体验与自然亲近的乐趣。 首联“石级穿林三百层,层层仄径绕山行”,诗人以三百层的石级为引子,描绘出一条仄径蜿蜒曲折,绕山而行的景象,为读者勾勒出一幅壮观的登山图景。 颔联“碍云密竹两旁立,裂地清泉一路鸣”,进一步描绘了山间的景象。密竹阻碍了云彩的流动,而清泉则在大地中裂开一路鸣响,动静结合,形象生动。 颈联“山意不遮湖水白,钟声疏与暮云平”,诗人笔锋一转,描绘了湖水的白和钟声的疏,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和喜爱。暮云平展,钟声疏落,与湖水相映成趣。 尾联“月明远别碧天去,尘向丹台寂寞生”,诗人以月明下的碧天和尘土为背景,表达了离别后的寂寥和尘世的寂寞。月光洒在远去的碧天上,尘世间的喧嚣似乎也变得寂寞起来。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层层石级、云、竹、清泉、湖水、钟声、明月和尘土等元素,展现了诗人登山的过程和体验,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喜爱,以及对离别和尘世寂寞的感慨。整首诗语言优美,意象丰富,是一首值得品读的佳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石级穿林三百层,层层仄径绕山行。
碍云密竹两旁立,裂地清泉一路鸣。
山意不遮湖水白,钟声疏与暮云平。
月明远别碧天去,尘向丹台寂寞生。
作者介绍 陈独秀简介
陈独秀(1879年10月9日-1942年5月27日),原名庆同,官名乾生,字仲甫,号实庵,安徽怀宁(今安庆)人。中国近现代史上伟大的爱国者、伟大的革命家与改革家、伟大的民主主义者、伟大的启蒙思想家。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倡导者;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是五四运动的思想指导者;是马克思主义的积极传播者;是中国共产党最重要的创始人;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最主要的领导人;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第一个深刻总结、反思苏联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经验、教训的人。

1920年初前往上海成立共产党早期组织,并发起成立中国共产党。1921年7月在中共一大被选为中央局书记,后任中央局执行委员会委员长(二、三大)、中央总书记(四、五大)等职务,并任第一至五届中央委员。1927年7月离开中央。1929年11月因就中东路事件发表不同意见而被开除党籍。1931年5月被推选为中国托派组织的中央书记。1932年10月被国民政府逮捕,判刑后囚禁于南京。抗战爆发后,他于1937年8月出狱,先后住在武汉、重庆,最后长期居住于重庆(原属四川)江津。1942年5月逝世。他是杰出的政论家,其政论文章汪洋恣肆、尖锐犀利,《敬告青年》等很多篇章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少有的、杰出的代表作。晚年进行的文字学研究,是极其重要的学术成果。主要著作收入《独秀文存》、《陈独秀文章选编》、《陈独秀思想论稿》、《陈独秀著作选编》等。

关键词解释

  • 清泉

    读音:qīng quán

    繁体字:清泉

    造句:

  • 两旁

    读音:liǎng páng

    繁体字:兩旁

    英语:both sides

    意思:(两旁,两旁)
    左右两边;两侧。
      ▶《六韬•动静》:“太公曰:‘如此者,发我兵去寇十里而伏其两旁,车骑百里而

  • 一路

    读音:yí lù

    繁体字:一路

    短语:齐 手拉手 一道 联机 合 联合 一块 并 同 伙 伙同 一并 旅 共同 齐声 协同 联名 共 同步 偕 协 合伙

    英语:go the

  • 密竹

    读音:mì zhú

    繁体字:密竹

    意思:密生之竹。
      ▶南朝·宋·谢灵运《登石门最高顶》诗:“连巖觉路塞,密竹使径迷。”
      ▶南朝·梁·何逊《夕望江桥示萧咨议杨建康江主簿》诗:“风声动密竹,水影漾长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