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碧莲池》 神仙恍惚不可明,空有池莲变红碧。

神仙恍惚不可明,空有池莲变红碧。

意思:神仙恍惚不清楚,空有池莲花变红碧玉。

出自作者[宋]曾巩的《碧莲池》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清冷、超然物外的仙境氛围。首句“神仙恍惚不可明”给人一种缥缈、虚幻的感觉,仿佛仙人的存在是难以捉摸的。这种幻觉般的描绘为整首诗奠定了超现实的基调。 接着,诗人以“空有池莲变红碧”描绘了池中的莲花。这里的“空有”二字给人一种寂寥之感,仿佛这片池塘的莲花虽然盛开,但却无人欣赏。而“变红碧”则形象地描绘了莲花的颜色变化,从盛开到凋谢的过程。 接下来的“清香冷落秋风前”进一步描绘了秋天的景象,清香的莲花在冷落的秋风中孤独地摇曳。这里的“冷落”二字既描绘了秋风的清冷,也表达了诗人对莲花无人欣赏的感慨。 最后的“似被麻姑妨颜色”则引用了麻姑的神话故事,意指莲花的美丽颜色似乎被麻姑妨碍了,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惋惜之情。 整首诗以莲花为载体,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被忽视、被遗忘的感慨,同时也展现了一种清冷、超然的仙境氛围。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神仙恍惚不可明,空有池莲变红碧。
清香冷落秋风前,似被麻姑妨颜色。
作者介绍 曾巩简介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字子固,汉族,建昌军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后居临川,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

曾巩出身儒学世家,祖父曾致尧、父亲曾易占皆为北宋名臣。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超群,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年十二即能为文。嘉祐二年(1057),进士及第,任太平州司法参军,以明习律令,量刑适当而闻名。熙宁二年(1069),任《宋英宗实录》检讨,不久被外放越州通判。熙宁五年(1072)后,历任齐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亳州、沧州等知州。元丰四年(1081),以史学才能被委任史官修撰,管勾编修院,判太常寺兼礼仪事。元丰六年(1083),卒于江宁府(今江苏南京),追谥为“文定”。

曾巩为政廉洁奉公,勤于政事,关心民生疾苦,与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并称“南丰七曾”。曾巩文学成就突出,其文“古雅、平正、冲和”,位列唐宋八大家,世称“南丰先生”。

关键词解释

  • 恍惚

    读音:huǎng hū

    繁体字:恍惚

    短语:迷蒙 盲目 若明若暗 迷茫 隐约可见 模糊不清 糊涂 飘渺 影影绰绰 朦胧 黑糊糊 恍 依稀

    英语:trance

    意思

  • 神仙

    读音:shén xiān

    繁体字:神仙

    短语:仙 菩萨 神灵 神明

    英语:(n) a supernatural or immortal being (i.e. fairy, elf, leprechaun)

  • 不可

    读音:bù kě

    繁体字:不可

    英语:cannot

    意思:
     1.不可以;不可能。
      ▶《公羊传•文公九年》:“缘民臣之心,不可一日无君;缘终始之义,一年不二君。”
      ▶三国·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