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瞻彼南山》 酌言赐之,命之酹之,上下以序。

酌言赐之,命之酹之,上下以序。

意思:斟酌说给他,生命之酒的,上下以序。

出自作者[宋]司马光的《瞻彼南山》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颂美君子的诗歌,以南山的椐树和栩树为起兴,形容君子的德行如树木一样茂盛。接下来描述了君子宴饮的场景,清酒美味,壶樽华丽,宾客们有序地饮酒,场面热闹而有序。最后表达了对君子长寿、永远安抚百姓的美好祝愿,展现了人们对君子的敬仰和赞美之情。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宴饮场面的描述,烘托出君子的威严和美德。同时,诗歌采用了一些象征手法,如“南山”象征着崇高和尊严,“椐树”和“栩树”象征着茂盛和繁荣,“清酒”象征着美好生活的滋味。这些象征手法的运用,使得诗歌更具有艺术感染力和想象力。 此外,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也值得一提。整首诗采用了四言句式,韵律整齐,节奏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给人一种优美、庄重的感觉。 综上所述,这首诗歌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宴饮场面的描绘,表达了人们对君子的敬仰和赞美之情,展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瞻彼南山,有椐有栩,维叶湑湑。
君子之燕,清酒有藇,壶樽有楚。
酌言赐之,命之酹之,上下以序。
君子万年,永绥兆民,受天枯之。
作者介绍 司马光简介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司马光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关键词解释

  • 上下

    读音:shàng xià

    繁体字:上下

    短语:天壤 好坏 高低

    英语:up and down

    意思:I

     1.高处和低处;上面和下面〔补义:附近〕。

  • 酌言

    读音:zhuó yán

    繁体字:酌言

    意思:酌酒。言,助词。
      ▶《诗•小雅•瓠叶》:“君子有酒,酌言献之。”
      ▶《文选•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阮瑀>》:“倾酤系芳醑,酌言岂终始。”
      ▶吕延济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