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得余干李尉书绿示唐人于越亭诗因以寄题》 朝因吴客幅蒲轻,满纸如蚕书可喜。

朝因吴客幅蒲轻,满纸如蚕书可喜。

意思:朝廷于是吴国客人幅蒲轻,满纸像蚕书可喜。

出自作者[宋]梅尧臣的《得余干李尉书绿示唐人于越亭诗因以寄题》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风景和人文环境的诗,通过对“余水之于越之鄙,筑基相对琵琶尾”的描述,展现了诗人的独特视角和丰富的想象力。 首句“余水之于越之鄙,筑基相对琵琶尾”就引人入胜,诗人以琵琶为引子,描绘出一幅壮丽的画面。余水与越之鄙相对而立,仿佛琵琶的琴弦,引人遐想。诗人用“筑基相对琵琶尾”这一形象生动的比喻,将抽象的地理特征转化为具体的视觉形象,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描绘之妙。 “琵琶日日有秋声,雁过洞庭风入苇”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秋天的景象。诗人以琵琶声为引子,引出日日秋声,雁过洞庭,风入苇的景象。这些景象既体现了秋天的萧瑟,又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锐观察和深情感悟。 “南斗戛湖波不起”这句诗描绘了南斗湖的景象,诗人用“戛湖波不起”来形容湖面平静,波澜不惊,进一步展现了自然的宁静之美。 “长刀剡锋碧耳耳”这句诗则展现了一种雄壮之美。诗人以长刀、剡锋比喻筑基的锐利,碧耳耳则象征着土地肥沃。这一句既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也展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 “姱娥夜出在寒溪,青铜莹磨光几里”这两句诗描绘了传说中的姱娥出没的景象。诗人以寒溪、青铜、莹磨等意象,展现了姱娥的神秘和美丽。这些意象既体现了诗人的浪漫情怀,也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最后两句“朝因吴客幅蒲轻,满纸如蚕书可喜”则表达了诗人的感慨和喜悦之情。诗人以吴客、幅蒲、满纸如蚕书等意象,表达了对人文环境的赞美和欣赏。这些意象既体现了诗人的文化素养,也展现了诗人对人文环境的热爱和尊重。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描绘自然风景和人文环境的佳作。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比喻,将自然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展现了诗人的敏锐观察力和深情感悟。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劳动人民的赞美和人文环境的热爱和尊重。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余水之于越之鄙,筑基相对琵琶尾。
琵琶日日有秋声,雁过洞庭风入苇。
南斗戛湖波不起,长刀剡锋碧耳耳。
姱娥夜出在寒溪,青铜莹磨光几里。
朝因吴客幅蒲轻,满纸如蚕书可喜。
作者介绍 陆游简介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

关键词解释

  • 可喜

    读音:kě xǐ

    繁体字:可喜

    英语:(adj) makes one happy; gratifying

    意思:
     1.令人高兴。
      ▶汉·司马相如《上林赋》:“若此故猎,乃可喜也。”<

  • 幅蒲

    读音:fú pú

    繁体字:幅蒲

    意思:蒲幅,指帆。
      ▶宋·梅尧臣《得余干李尉书录示唐人干越亭诗因以寄题》:“朝因吴客幅蒲轻,满纸如蚕书可喜。”

    解释:1.蒲幅,指帆。

  • 蚕书

    读音:cán shū

    繁体字:蠶書

    意思:(蚕书,蚕书)

     1.蚕状的字迹。
      ▶唐·韦续《墨薮》:“鲁·秋胡妻涴蚕作蚕书。”
      ▶清·钱谦益《观美人手迹戏题绝句》之三:“兰室桂为梁,蚕书学採桑。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