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勤故山路,谁与我同归。
意思:殷勤所以山路,谁和我一起回家。
出自作者[唐]姚合的《寄友人》
全文赏析
这首诗《日暮掩重扉,抽簪复解衣》是一首描绘傍晚时分诗人独自归家情景的诗,通过对漏声、萤火、露水、人语等自然和环境的描绘,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寂寥之情。
首联“日暮掩重扉,抽簪复解衣”直接描绘了诗人归家的场景,通过“抽簪”和“解衣”两个动作,展现了诗人轻松自在的态度,同时也暗示了诗人一天忙碌后的轻松和愉悦。
颔联“漏声林下静,萤色月中微”则从环境入手,通过对漏声和萤火的描绘,营造出宁静而微妙的氛围。漏声在林下静静的传来,萤火在月色中微微闪烁,这种景象给人一种宁静而平和的感觉,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平静和安详。
颈联“秋霁露华结,夜深人语稀”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宁静的氛围,通过对秋霁和夜深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孤寂的氛围。这里的“露华结”象征着秋天的冷清和寂寥,“夜深人语稀”则暗示了夜晚的孤寂和宁静。
尾联“殷勤故山路,谁与我同归”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寻求伴侣的心情。诗人对故山的殷勤向往,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友人的期待。然而,“谁与我同归”却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没有人陪伴他一起回家,只能独自面对这条山路。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傍晚时分诗人独自归家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寂寥之情。诗人通过对环境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孤寂的氛围,同时也透露出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友人的期待。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情感真挚动人,是一首优秀的诗篇。
相关句子
- 岁晚青山路,白首期同归。-- 出自《昔与微之在朝日,同蓄休退之心。迨今十年,》作者:[唐]白居易
- 山路亦迢迢,殷勤访久要。-- 出自《访明月堂》作者:[宋]顾逢
- 携手同归。-- 出自《画堂春·一绡香暖看灯衣》作者:[宋]许棐
- 火炎同归燥。-- 出自《相逢行》作者:[南北朝]谢灵运
- 神女岂同归。-- 出自《感兴其二》作者:[唐]李白
- 异轸同归。-- 出自《为南郡王侍皇太子释奠宴诗》作者:[南北朝]沈约
- 要子同归津。-- 出自《长安有狭邪行》作者:[魏晋]陆机
- 何自同归。-- 出自《一翦梅·小会幽欢整及时》作者:[宋]程垓
- 客同归。-- 出自《江梅引·玄珠吐瑞电光飞》作者:[元]王吉昌
- 同归美。-- 出自《秦楼月》作者:[元]蒲道源
- 何以道殷勤?-- 出自《定情诗》作者:[魏晋]繁钦
- 殷勤促柱。-- 出自《三日侍华光殿曲水宴代人应诏诗 九》作者:[南北朝]谢朓
- 满劝殷勤。-- 出自《减字木兰花·角声三品》作者:[宋]王观
- 殷勤劝。-- 出自《渔家傲·菊暗枯秋已满》作者:[宋]杨无咎
- 殷勤祖道开筵。-- 出自《柳梢青 以上二首东存稿卷一》作者:[元]赵
- 殷勤献。-- 出自《秦楼月 以上寿词六首见顺齐间居业稿卷六》作者:[元]蒲道源
- 如今祝寿殷勤。-- 出自《沁园春·周易一书》作者:[宋]刘仙伦
- 殷勤霜露中。-- 出自《菩萨蛮·冰明玉润天然色》作者:[宋]范成大
- 殷勤秋水词。-- 出自《破阵子·菩萨丛中惠眼》作者:[宋]辛弃疾
- 十月殷勤-- 出自《南乡子·木兔与金鸡》作者:[宋]无名氏
- 山路有黄鹂。-- 出自《菩萨蛮·春残日日风和雨》作者:[宋]韩元吉
- 下马东山路。-- 出自《贺新郎·下马东山路》作者:[宋]辛弃疾
- 溪桥山路。-- 出自《探春令·溪桥山路》作者:[宋]赵长卿
- 山路郁盘桓。-- 出自《招隐诗二首》作者:[魏晋]陆机
- 关山路。-- 出自《秦楼月》作者:[元]刘秉忠
- 旧游山路。-- 出自《减字木兰花·旧游山路》作者:[宋]刘辰翁
-
青山路。-- 出自《点绛唇·竹隐高深》作者:[宋]韩淲
- 山路惊秋老。-- 出自《醉花阴·碧玉槎桠金粟小》作者:[宋]丘崈
- 三山路杳。-- 出自《瑞鹤仙 雪迷蓬岛》作者:[元]长筌子
- 孤山路熟。-- 出自《狮儿词 赋梅次仇山村韵》作者:[元]张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