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舟曾记兰汀宿,牵恨是烟波。
意思:兰舟曾记得兰汀住宿,牵恨这烟波。
出自作者[元]梁寅的《缑山月 雨夕》
全文赏析
这首诗《急雨响岩阿。阴云暗薜萝。山中春去更寒多。纵紫门不闭,花满径,苍苔润,少人过》是一首描绘山中景色的诗,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山中生活的感受和思考。
首句“急雨响岩阿。阴云暗薜萝。”描绘了山中急雨和阴云交织的景象,给人一种深邃而神秘的感觉。诗人通过“薜萝”这个意象,暗示了山中环境的幽静和自然的美景。
“山中春去更寒多。”这句诗描绘了山中的季节变化,随着春天的离去,山中变得更加寒冷。这种描绘展示了山中的季节更迭和自然变化,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山中的季节变化的感受。
“纵紫门不闭,花满径,苍苔润,少人过。”这句诗描绘了山中的另一景象,即紫色的门敞开着,小径上满是鲜花,青苔湿润。然而,由于人迹罕至,很少有人经过这里。这种描绘展示了山中的宁静和美丽,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山中无人打扰的景色的欣赏。
“兰舟曾记兰汀宿,牵恨是烟波。”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曾经在山中小溪边的船上宿营的回忆,以及对于烟波的遗憾和牵挂。这种回忆和情感表达了作者对于山中的生活的怀念和不舍。
最后,“而今林下和樵歌。看风风雨雨,滋造物,时时变,总心和。”这句诗描绘了作者现在的生活状态,即在山林下与樵夫一起唱歌,欣赏风雨带来的自然变化,同时也在心中感受着造物的奇妙和变化。这种描绘展示了作者对于山林生活的满足和欣赏,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于自然的敬畏和感激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山中的景象和表达作者对于山林生活的感受,展现了作者对于自然的敬畏和欣赏之情。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作者对于过去的回忆和对于未来的期待,展现了他的生活态度和情感世界。
相关句子
- 身逐烟波魂自惊,木兰舟上一帆轻。-- 出自《泊舟》作者:[唐]吴商浩
- 迟日经行桃竹杖,烟波摇漾木兰舟。-- 出自《楚岸吟寄牟子》作者:[明]王廷陈
- 谁击兰舟。-- 出自《浪淘沙·结客去登楼》作者:[宋]向希尹
- 兰舟解。-- 出自《点绛唇·疏柳残蝉》作者:[宋]曹组
- 舣兰舟。-- 出自《透碧霄》作者:[宋]查荎
- 兰舟小。-- 出自《忆秦娥 杨山居湖舫新成,载酒落之,赋?》作者:[元]张雨
- 兰舟小。-- 出自《忆秦娥·兰舟小》作者:[元]张雨
- 兰舟静舣。-- 出自《瑞鹤仙·卷帘人睡起》作者:[宋]张枢
- 桂楫兰舟。-- 出自《减字木兰花·闲情减旧》作者:[宋]贺铸
- 几时一叶兰舟。-- 出自《清平乐·沈侯销瘦》作者:[宋]贺铸
- 兰舟欲上。-- 出自《宛溪柳/六么令》作者:[宋]贺铸
- 兰舟桂檝。-- 出自《绿意 次死灰韵》作者:[现代]沈祖棻
- 鸥鸟共烟波。-- 出自《菩萨蛮·玉京不许尘容到》作者:[宋]晁补之
- 烟波无数。-- 出自《点绛唇·休惜馀春》作者:[宋]王灼
- 烟波隔。-- 出自《满江红·点火樱桃》作者:[宋]辛弃疾
- 烟波杳杳。-- 出自《水龙吟·世传海有三山》作者:[元]谭处端
- 烟波又别离。-- 出自《南楼令/唐多令》作者:[宋]张炎
- 烟波深处。-- 出自《清平乐 题渔父图》作者:[元]沈禧
- 烟波深处。-- 出自《清平乐 题渔父图》作者:[元]沈禧
- 得意烟波远。-- 出自《点绛唇 沔阳道中》作者:[元]宋*
- 烟波梦阔。-- 出自《摸鱼儿·猛思量》作者:[宋]张榘
- 烟波老。-- 出自《渔家傲·钓笠披云青障绕》作者:[宋]张元干
- 曾记。-- 出自《如梦令·道是梨花不是》作者:[宋]严蕊
- 曾记。-- 出自《如梦令·道是梨花不是》作者:[宋]严蕊
- 曾记远游篇。-- 出自《风入松 南金寓桥李,予客海隅,寄此以叙间》作者:[元]邵亨贞
- 曾记远游篇。-- 出自《风入松 南金寓桥李,予客海隅,寄此以叙间》作者:[元]邵亨贞
- 曾记销魂处。-- 出自《蓦山溪·青梅如豆》作者:[宋]张震
- 曾记宴蓬壶。-- 出自《南楼令/唐多令》作者:[宋]张炎
- 曾记东风面。-- 出自《千秋岁·晓烟溪畔》作者:[宋]叶梦得
- 苇岸兰汀,素秋时节。-- 出自《柳梢青·楚天清绝》作者:[宋]侯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