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和签判郡圃早梅》 味入和羹来傅野,声随边角动渔阳。

味入和羹来傅野,声随边角动渔阳。

意思:五味入和羹来傅野,声随边角动渔阳。

出自作者[宋]苏颂的《和签判郡圃早梅》

全文赏析

这首诗《绿萼丹跗炫素光》是一首对梅花细致入微的描绘,展现了梅花的美丽和气质。 首句“绿萼丹跗炫素光”中,“绿萼”和“丹跗”分别指梅花的绿色花萼和红色花柄,而“素光”则描绘了梅花的纯净光泽。这句诗以颜色鲜亮的描绘,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使人仿佛能看到一株盛开的梅花,在月光下闪烁着淡淡的光辉。 “东园先见一枝芳”一句,进一步强调了梅花的早春特性,它总是在春天之初就率先开放,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 “凌晨霜点铅胡粉,满槛风飘水麝香”两句,诗人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梅花开放的过程和它的香气。凌晨时分的霜点,如同为梅花点上了白色的“铅胡粉”,表现出梅花的娇嫩和坚韧并存的特性。而“满槛风飘水麝香”,则形象地描绘了梅花的香气,它如同水麝一般清新自然,让人心旷神怡。 “味入和羹来傅野,声随边角动渔阳”两句,诗人进一步赞美了梅花的高洁品质和对社会的影响。在古代,“和羹”是指用于祭祀的肉羹,而“傅野”则是指朝廷的议事之处。这两句诗表达了梅花的高尚品质和社会价值,它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还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 最后,“山亭最好通宵赏,微雪相辉映月廊”两句,诗人描绘了在山亭欣赏梅花的最佳时刻,此时夜幕降临,微雪飘飘,月光洒下,与梅花相互辉映,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夜景。这两句诗不仅表达了对梅花的赞美,也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欣赏。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梅花的细致描绘,展现了梅花的美丽、气质和高尚品质,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欣赏。这首诗语言生动,意象丰富,富有诗意,是一首优秀的咏物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绿萼丹跗炫素光,东园先见一枝芳。
凌晨霜点铅胡粉,满槛风飘水麝香。
味入和羹来傅野,声随边角动渔阳。
山亭最好通宵赏,微雪相辉映月廊。
作者介绍
苏颂(1020年-1101年),字子容,号铁冠道人,是中国宋代著名的科学家、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和艺术家等多才多艺的人物。他出生于河南汝州一个官宦家庭,早年曾任过徐州知州和江宁府推官等职,后来历任礼部侍郎、太常卿等职。苏颂在政治上倡导开疆拓土,发展经济,加强刑法,提出“三务”(即钦定土地、推行新法和整顿军备)和“三策”(即皇帝当巡视全国,如有壅蔽者一律除掉;设立中书省,以督促各地政务;推行渔业、农业和水利事业),为宋代政治改革作出了积极贡献。

苏颂在科学和技术方面也有很高的成就,他是中国古代科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他主张以天圆地方为宇宙观,提出了“太虚实落说”和“青阳三策论”等理论,还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赤道仪和水银温度计,对天文学、数学、物理学和地球科学等领域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此外,苏颂还是一位知名的文学家和书画家。他的散文以议论和叙事为主,风格清新脱俗,充满诗意;他的书法和画作也具有浓厚的艺术气息,代表作有《铁冠图》等。

关键词解释

  • 边角

    读音:biān jiǎo

    繁体字:邊角

    意思:(边角,边角)

     1.边地的画角或画角声。
      ▶唐·白居易《赋得边城角》诗:“边角两三枝,霜天陇上儿。”
      ▶唐·李商隐《杨本胜说于长安见小男阿衮》诗

  • 和羹

    引用解释

    1.配以不同调味品而制成的羹汤。《书·说命下》:“若作和羹,尔惟盐梅。” 孔 传:“盐,咸;梅,醋。羹须咸醋以和之。” 南朝 宋 宗炳 《答何衡阳书》:“贝锦以繁采发华;和羹以盐梅致旨。”后用以比喻大臣辅助君主综理国政。 唐 钱起 《陪郭令公东亭宴集》诗:“不愁懽乐尽,积庆在和羹。” 清 钱谦益 《吴门送福清公还闽》诗之二:“举朝水火

  • 野声

    读音:yě shēng

    繁体字:野聲

    意思:(野声,野声)
    指民间乐曲。
      ▶汉·王充《论衡•逢遇》:“吹籁工为善声,因越王不喜,更为野声,越王大说。”

    解释:1.指民间乐曲。<

  • 渔阳

    引用解释

    1.地名。 战国 燕 置 渔阳郡 , 秦 汉 治所在 渔阳 (今 北京市 密云县 西南)。《史记·陈涉世家》:“ 二世 元年七月,发閭左适戍 渔阳 ,九百人屯 大泽乡 。”

    2.地名。 唐玄宗 天宝 元年改 蓟州 为 渔阳郡 ,治所在 渔阳 (今 天津市 蓟县 )。 唐 杜甫 《后出塞》诗之四:“ 渔阳 豪侠地,击鼓吹笙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